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

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

以感觉异常为表现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其中以疼痛为主者称“循经性疼痛”;以其它异常感觉如麻、冷、热、痒、酸胀、蚁走样、吹风样或流水样感为主者称“循经性异感”。循经性疼痛和循经性异感,均属自发性循经感觉病,多数具有发作性特点。发作一般可持续3~5分钟,也有持续几个小时的。发作从体表上恒定的一点开始,以一定的宽度(1.5~3.0cm)和速度(10~40cm/s)循经走行,有近半数可达本经脉全程。发作时,可伴有循经脉所过肢体的不自主运动,或所过部位内脏的危象。有部份症例可出现压迫阻断现象,或在发作后遗留有循经感觉障碍带或多节段组合形式的感觉障碍区。这种感觉障碍带也出现在诱发性循经感觉病的患者身上,称为诱发性循经感觉反应带。

猜你喜欢

  • 大乌头煎

    见《金匮要略》。即乌头煎,见该条。

  • 假芝麻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山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 深师续命汤

    即续命汤第三方,见续命汤条。

  • 筋根

    出《神农本草经》。为旋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 救伤秘旨

    伤科著作。清·赵廷海撰。1卷,附《救伤秘旨续刻》1卷。刊于1852年。书中叙述因拳术所致损伤及骨折的辨证、手法和治疗验方。此外还记述了因武术“点穴”所受损伤的治疗法(共34穴)。建国后有排印本。

  • 四总穴

    明代以前针灸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四个经验穴,即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针灸聚英·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说明头项、面口、肚腹、腰背部的病症,不论是虚实

  • 蜘蛛胀

    病名。单腹胀的俗称。《类证治裁》:“单腹胀俗名蜘蛛胀。腹肿,四肢瘦。由脾气虚极,真脏已伤也。”参见单腹胀条。

  • 血寒经行后期

    经行后期证型之一。亦名血寒经迟。多因经产之时,感受寒凉,寒邪乘虚侵入胞宫,血为寒滞,运行失常所致。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绞痛,得热痛减,面色青白,形寒畏冷。治宜温经行滞。方用温经汤(《金匮

  • 耳痛

    证名。出《灵枢·厥病篇》。属肝胆二经风热者,耳中干痛而痒。治宜疏风清热。用凉膈散加减。属火毒炽盛者,耳痛较剧,可兼见赤热肿胀。治宜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用龙胆泻肝汤、犀角地黄汤加减。属风邪挟湿者,疼痛而

  • 肝痈

    病名。出《素问·大奇论》:“肝雍,两胜满,卧则惊,不得小便。”多因愤郁气逆积湿生痰蕴蒸而成。初起期门穴处微肿隐痛,牵引胁肋,拒按,或便溺则疼痛加重,或侧卧咳嗽,脉弦数,常见恶寒发热。继则局部胀痛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