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急腹症之一。系胰腺的急性炎症。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湿邪或蛔虫内扰,手术损伤等因素而致。症见上腹部突发性剧痛,痛引肩背,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尿黄。如湿热炽盛,熏蒸胆汁外溢,可见黄疸;热盛毒炽,内动营血腹皮可见瘀斑,甚者壮热烦渴,厥逆抽搐,严重者多并发休克。治疗应以清热燥湿通里攻下、舒肝理气为主。常用复方大柴胡汤化裁;偏热重者可合黄连解毒汤湿热发黄者合茵陈蒿汤;腑气不通,痞满燥实坚者合大承气汤;痰热互结,胸腹硬满者合大陷胸汤;蛔虫上扰者加用槟榔使君子、苦楝根皮、细辛等以驱蛔安蛔。此外,针灸治疗,饮食禁忌,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止痛解痉剂的合理使用等都十分重要。少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腹膜炎且伴有肠麻痹或中毒性休克者,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或巨大胰腺脓肿、假性胰腺囊肿及胆总管括约肌狭窄、胰腺管梗阻者均应行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 案扤(wù 务)

    按摩导引之意。机,动也。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又作案抏、案玩。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扤,也谓按摩而玩弄身体使调也。”案同桉;机通玩,意义均同;即按摩和活动肢体的意思。

  • 安邪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安耶。即仆参,见该条。

  • 引火归原

    治疗肾火上升的方法。肾火上升,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痛、腰痠腿软、两足发冷,舌质嫩红,脉虚,可于滋肾药中加附子、肉桂之类以引火下行,使阴阳平调,虚火不升。

  • 浪脐生

    《张氏医通》卷十:“儿出胞时,头必转向产门,自然正产。若无力转运,脚踏胞衣,脐肠先出,谓浪脐生。急令稳婆清理推入,稍俟气平,乘势就其脚下,不可推转久延。久则脐肠复下,复难收拾矣。”类似于臀足位分娩,脐

  • 少阴之人

    “五态之人”的一种类型,出《灵枢·通天》。其外貌特征是“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险,行而似伏。”性格特征是“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体质特点是

  • 野油莱

    见《分类草药性》。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 藤篮果

    见《云南中草药》。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 米瘕

    病证名。见《医说》卷五。《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好吃生米成瘕,不得米则吐清水,得米即止,米不消化,久亦毙人,宜鸡屎米煎。”本病与《诸病源候论》记载的米癥略同,参见该条。

  • 偏脑疽

    病名。为脑疽生于项后偏旁者。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偏对口。

  • 人中黄散

    ①《张氏医通》卷十三方。人中黄一两,雄黄、朱砂各一钱。为末,每服二钱,薄荷、桔梗煎汤送下,日三、夜二次。治疙瘩温,症见头面洪肿,咽嗌堵塞,水药不进。②《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人中黄适量。为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