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吴辰灿条。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八。①为疳生于咽喉。多由外受风热,热灼肺阴,咽喉失养而发;胃经蕴热,或过食膏粱厚味,火热上攻咽喉所致;《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受风热,或食炙博受毒而起。老者难愈、少者易痊。”杨梅
见《本经逢原》。即鹿角胶,详该条。
见《本事方》。为猪牙皂之简称,详该条。
古鬾病的病因学名称。《幼幼集成》:“孕在胎中,因儿饮乳,……而致儿病,故谓之胎妒。”其义与鬾乳同。参见继病条。
《张氏医通》卷十:“儿出胞时,头必转向产门,自然正产。若无力转运,脚踏胞衣,脐肠先出,谓浪脐生。急令稳婆清理推入,稍俟气平,乘势就其脚下,不可推转久延。久则脐肠复下,复难收拾矣。”类似于臀足位分娩,脐
病证名。出《素问·痹论》。又名湿痹。详湿痹条。
病名。明·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痢疾,切不可用芍药汤,宜胃苓汤,此药多服,虽有阴结,亦能自消,宜倍加白术,半夏、山楂。”即妊娠下利。详该条。
丛名书。汪绍达辑。刊于1929年。包括《叶天士家传秘诀》、《慎疾刍言》、《李翁医记》及(日)今村亮《医事启源》四种。
《杂病源流犀烛·奇经八脉门》卷十一方。李根皮五钱,桂枝一钱半,当归、白芍药、茯苓、黄芩各一钱,半夏、甘草各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治冲气犯心,烦热,身上浮冷,热汗自泄,欲得水自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