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祖
【介绍】:
东汉时医家。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据考是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老师。
【介绍】:
东汉时医家。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据考是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老师。
出《备急灸法》。见足两踝条。
①指肾。《灵枢·九针十二原》:“阴中之太阴,肾也。”②指两足之三阴经络。《灵枢·阴阳系日月》:“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
古代医疗教学职称。始设于南北朝时期之北魏,系专门为统治阶级培养保健人员的官员,官阶从七品下。
即连朴饮,见该条。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三。多因肝经湿热而致。症见阴囊红肿坚硬而痛,或阴囊湿痒,全身寒热,尿道口有色白如脓的分泌物。治宜清热利湿化浊,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书名。2卷。清代作品。撰人不详。刊于1838年。本书根据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分节论述该经脉的循行、主病、经脉、循行图,及各经所用药物。论述简明。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指因水土因素而发的瘿病。参见瘿条。
病名。俗称搅肠痧、斑痧、乌痧胀。指突然腹中绞痛,吐泻不得的疾患。多因冷气搏于肠胃,或邪恶污秽之气郁于胸腹,闭塞经隧,气滞血凝,中气拂乱所致。《诸病源候论·干霍乱候》:“干霍乱者,是冷气搏于肠胃,致饮食
①病名。又名喉疖。《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证生于鸠之中,初起如梅核,在喉膈之间,吐不出咽不下,至三日渐上喉节之间,名曰喉节。”治疗须用针刺破,然后以胆硝丹吹入喉中,再内服雄黄化毒丸。②解剖部位名,俗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