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平补平泻

平补平泻

①指先泻后补的补泻方法。《神应经》:“……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②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补泻方法。《针灸大成》:“有平补平泻,谓其阴阳而平也。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之气调则已。”故亦称调和法。现今多以中等强度的捻转、提插为平补平泻。用以治疗虚实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证。

猜你喜欢

  • 高玉章

    【介绍】:见高士亿条。

  • 滋阴九宝饮

    《外科正宗》卷三方。川芎、当归、白芍药、生地黄、黄连、天花粉、知母、黄柏、大黄(蜜水拌炒)各二钱。水煎,空腹服。治悬痈蕴热结肿,小便涩滞,大便秘结,内热口干,烦渴饮冷,六脉沉实有力者。

  • 通声煎

    《类证治裁》卷二方。杏仁、五味子、木通、菖蒲、人参、桂心、款冬花、细辛、竹茹、酥、姜汁、白蜜、大枣肉。水煎服。治咳嗽气促,满闷失音。

  • 沈汲门

    【介绍】:见沈金鳌条。

  • 辄筋

    经穴名。代号GB2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神光、胆募。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侧胸部,腋窝中点直下3寸,再向前1寸处,约平乳头。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并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五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胸满

  • 张升蛟

    【介绍】:清代医家。字潮青,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撰《痘疹前编》、《痘疹后编》等书,乃采集群书,参以临证心得之作,列述内症、外治法、本草、用药法、怪症等,前后三十年而成。

  • 毛矮子

    【介绍】:见张朝魁条。

  • 小儿死症

    小儿病势垂危的证候。《幼科指南心法》:“要辨小儿死症,囟门陷下成坑,喉中拽锯气和痰,目闭无神拘管,口唇牙龈粉白,手足恰似冰寒,鸦声鱼口眼常翻,不乳遗尿闷乱。”对于这些危重症候,在当今医疗条件下救治及时

  • 辽沙参

    见《中药志》。为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 李冠仙

    【介绍】:晚清医家。字文荣,别号如眉老人。江苏丹徒人。因受喻昌所著《寓意草》一书启发,将自己临证医案于1825年整理成《仿寓意草》一书(1887年刊行)。晚年于1849年撰《知医必辨》一书(1918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