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即眼胎赤。见该条。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鳅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疗条。
病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又作虚痨。包括气血、脏腑等正气损伤所致的虚弱症和某些具传染性、表现为虚弱证候的疾病(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后世多将前者称为虚损,后者称为劳瘵或传尸劳(
【生卒】:十六世纪初【介绍】:明代针灸学家。字梅孤。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通天文、乐律、兵法。嘉靖间考中武举。晚年专门研究医学,尤其精于针灸。为探索针灸学的渊源和要旨,根据《内经》、《难经》摘编成《针
病名。出《外科医镜》。即臂痈。见该条。
即牙出血。齿衄之俗称。详齿衄条。
产科著作。又名《产宝》。3卷。唐·昝殷撰于852年。原书共52篇,371方。今存本共41篇,374方。卷上论妊娠期杂病及难产诸疾;卷中、下均论产后诸疾。书中论述病候不多,主要介绍具体病证治疗。所列方药
《疫喉浅论》卷下方。桑白皮、地骨皮、牛蒡子、栝蒌皮、甘草、连翘、鲜枇杷叶(去毛,绢包)、浙贝母。鲜芦根煎汤代水煎服。治疫喉红肿,痧见而不透,肺热甚,咳嗽气喘。
痧证之一。①指痧证腹痛而手足冷者。《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阴痧,腹痛而手足冷者是也,宜用火焠;或因秽气所触而致。”宜藿香汤。②指猝然而发的四种重危痧证。《痧证指微·阴症》:“有四症,俱猝然而发。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露蜂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