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卷四十四方。赤茯苓、桑白皮、枳壳(麸炒)各三分,大黄(微炒)、石膏各一两,赤芍药、前胡、旋覆花、炙甘草各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加姜、枣,水煎,去渣服。治脾实热,头痛胸满,腹胁壅滞,不思
手少阳经脉气所行之处。即颞浅动脉。位于耳前陷者中,以手按之,其动应指。耳前动脉处有和髎、耳门等穴。《灵枢·厥病》:“耳鸣,取耳前动脉。”《素问·三部九候论》:“上部人,耳前之动脉。”
【介绍】:清代医生。字世瞻。履贯生平未详。著有《脉贯》一书(1711年刻行)。
病名。指感受暑热而突然咯血嗽,状似痨瘵的病证。《增订伤暑全书》卷上:“盛暑之月,火能灼金,若不禁辛酒,脾火暴甚,有劳热躁扰,而火动于心肺者,令人咳嗽气喘,骤吐血衄血,头目不清,胸膈烦渴不宁。……宜四物
肝脏亏虚的一类病证。如肝气不足而失其刚强之性,则使人恐惧胆怯。肝不藏血或肝阴亏损,则多梦易惊,卧寐不宁或筋痿无力、爪甲枯脆等症。《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
①同脉逆四时。详该条。②指脉证相反。《素问·平人气象论》:“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见《闽东本草》。为苞蔷薇根之别名,详该条。
瘰疬之一种。①指瘰疬之并发感染者。《外科大成》卷二:“核痛红肿者名血疬。”②瘰疬之形大不移者。见清·梁希曾《疬科全书》。症为瘰疬初起仅一二核,形同覆杯,推之不动,若失治可渐增大,宜服调血化核丸。
见《山西中草药》。即墓头回,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