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腹痛

小腹痛

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又称少腹痛,指下腹部疼痛。《医林绳墨·腹痛》:“若自脐以下而腹作痛者,名曰小腹痛。”《景岳全书·杂证谟》:“下焦小腹痛者,或寒或热,或食或虫,或血或气逆,皆有之。凡闭结者,利之下之,当各求其类而治之。”《证治汇补·腹痛章》:“小腹至阴之位,厥阴所属,有沉寒下虚,有积热内郁,或忿怒所至,或房劳损伤,俾中上二焦清纯之气,下陷于至极之地,郁久不舒,痛连阴器,久则元气愈虚,不能归复本位,所以痛无止耳。然肝主疏泄,不利峻补,总宜调补气血为主。”治疗如气滞四磨汤血瘀手拈散寒郁以二陈汤加干姜吴萸苍术厚朴热郁四逆散黄连、山栀、香附黄芩;沉寒以理中汤加附子肉桂、吴萸、茴香;气陷以二陈汤加升麻柴胡、干姜、当归;若醉饱行房,小腹胀痛,用当归、芍药、川芎、柴胡、青皮、吴萸、甘草之类。参见腹痛、少腹痛条。

猜你喜欢

  • 毛刺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是指浅刺皮肤治疗肤表痹症的方法,现在常用的皮肤针刺法,即属此。以其病处浮浅,针刺浅及皮毛,故名。

  • 冻产

    病名。指因天寒,影响产妇,儿不能速生。杨子建《十产论》:“冻产者,言天气寒冷,产妇血气迟滞,儿不能速生,故衣裳宜厚,产室宜暖,背心宜温和,庶儿易生。”

  • 厥阴为阖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厥阴是阴经之里,故为阖。

  • 余云岫

    【介绍】:见余岩条。

  • 痰泻

    病证名。又称痰泄、痰积泄泻。《医学入门》卷五:“痰泻,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此因痰留肺中,以致大肠不固。”症见时泻时止,时轻时重,或下白胶如蛋白,头晕恶心,胸闷食减,腹中鸣响,脉多弦滑。治宜化痰祛湿,

  • 疮疡大便不通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指患疮疡期间兼见大便秘结。若疮肿焮红头痛,脉洪数实大,欲作脓时移热肠胃而致便秘者,宜泻热通下,方用内疏黄连汤;若溃后出脓血较多,肠失濡养,形衰便秘,脉微芤数者,宜补虚润

  • 金疡

    病名。①见《周礼·天官篇》。即金创。详该条。②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生于气轮,状如金粟,粒数无定,眵泪涩痛。”即金疳。详该条。

  • 反佐法

    反治法之一。有两种含义:一是处方中药物组成的反佐法,即寒药中佐以热药,热药中佐以寒药,作为药引。《伤寒论》中的白通加猪胆汁汤,引用猪胆汁即为此意;一是汤药内服的反佐法,即热药冷服,寒药温服,以避免格拒

  • 王惟德

    【生卒】:十七至十八世纪中叶【介绍】:①清代名医。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人。自幼承家教,继承曾祖若谷之学,兼通内、外、妇、儿等科,尤以外科闻名。行医四十余年,撰有《外科证治全生集》

  • 土郁夺之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土郁夺之,谓下无壅滞也。”上郁,指中焦脾胃湿邪郁阻;夺,指祛除。如湿热郁阻,腹痛腹胀,大便稀粘而臭,舌苔黄腻,用苦寒燥湿法。又如寒湿郁于中焦,胸闷,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