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

病名,又名小儿吼病。哮和喘是两种不同的症状,《罗氏会约医镜》:“喘者气急声高,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惟呼出一息为快,此肺经邪气实也。……哮者,其症似喘,但不如喘出气之多,而有呀、呷之音。呷者口开,呀者口闭,俱有声音,甚至隔壁亦闻,似痰结喉间,与气相击,故出入有声,此为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哮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寒冷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其病机与肺、脾、肾有关,薛铠保婴撮要》认为:“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使肺失宣降所致。由于肺气根于肾,如哮喘延久,肾气虚衰,并可出现肾不纳气上实下虚的情况,故有“急则治肺,缓则治肾”的治则。哮喘发作期,以平喘降逆宣肺化痰为主,用定喘汤五虎汤,痰多者,配合涤痰汤加减以豁痰。缓解期则宜调理脾肾如异功散黄芪紫菀,或六味地黄汤加胡桃,补骨脂

猜你喜欢

  • 圣惠荆芥地黄汤

    见《金匮翼》卷二。荆芥穗二钱。为末,用生地黄汁调下。治风热入络,血溢络外,乍寒乍热,咳嗽口干,烦躁。

  • 伏饮

    病名。痰饮之一。因饮邪伏匿于体内,或留饮去而不尽,潜伏为患。《金匮要略·痰饮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咳唾,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治宜化饮逐邪,扶正固本。方用

  • 痰实疟

    疟疾的一种。《诸病源候论·痰实疟候》:“痰实疟者,谓患人胸鬲先有停痰结实,因成疟病,则令人心下胀满,气逆烦呕也。”详痰疟条。

  • 注布

    见注市条。

  • 王学权

    【介绍】:清代医家。字秉衡。浙江钱塘人。盐官家族出身,为王孟英的曾祖,长于医术。著有《重庆堂随笔》(1808年),采集不少名言,并记述自己的医术心得体会,对伤寒的证治、本草药性、脉诊等皆有一定的见解;

  • 胞转

    即转胞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即妊娠小便不通。详该条。

  • 倪涵初治痢第三方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补理第三方。黄连(酒炒)、黄芩(酒炒)各六分,白芍药(酒炒)四分,陈皮六分,白术(土炒)、当归、党参、炙甘草各五分。水煎,空腹服,药渣再煎再服。治下痢日久

  • 不子

    出《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即不孕,详该条。

  • 莝(cuò 挫)

    本指铡碎的草,喻体内的水液废物。《素问·汤液醪醴论》:“去宛陈莝。”

  • 九六补泻

    指以提插、捻转手法配合阴阳奇偶的关系来分别补泻的方法。古人认为阳数奇而属天为补,阴数偶而属地为泻,故补法用九数,泻法用六数。例如补法当紧按慢提或向左捻转九次,如不得气,少停再行九次,如此重复三遍,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