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RN14。出《脉经》。属任脉。心之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6寸(《千金要方》)。一说在脐上6.5寸(《针灸甲乙经》)。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心胸痛,胃脘痛,呃逆,反胃
【生卒】:1888~1975【介绍】:现代医家。四川梓潼人。十五岁开始学中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病强调辨证论治,讲求全面辨证,对望舌及切脉尤有心得。擅长治疗温病、妇、儿科疾病。1956年调卫生部中
出《金匮要略》。即栝楼,详该条。
病名。见《伤寒论·伤寒例》。指冬季发生的热病。《医效秘传·冬温温毒》:“冬温者,冬感温气而成,即时行之气也。何者?冬令严寒而反温热,人触冒之,名曰冬温。”本病如邪在肺卫,见头痛、无汗、发热、微恶风寒、
病证名。月经过少证型之一。多因先天不足,早婚,分娩次数多,乳儿众多,或房室不节,损伤肾气,精亏血少,冲任胞脉之血不足所致。症见月经量过少,色黯红,质稀,头晕耳鸣,腰膝疫软。宜补肾养血。用当归地黄饮(《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酸、苦二味的药能催吐,也能导泻,其药性属于阴。如胆矾味酸,瓜蒂味苦,能催吐;大黄味苦能泻下。
病证名。指小儿因寒邪干心作痛而啼。《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小儿禀受虚怯,厥气上逆,痞而不散,故发心痛而啼也。”治以散寒开窍为主。用苏合香丸。
本草著作。不著撰人,或疑即南宋陈言撰。约成书于乾道(1165~1173年)中。此书取《嘉祐本草》常用药物,削冗举要,一反北宋主要本草层层加注的传统本草编书形式,不再区分经文与注文。原书佚,部分佚文存于
针灸著作。1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济生拔萃》中。本书系节录《针经》(后世传本即《灵枢》)中十二经脉的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十二经流注孔穴
见《浙江中药手册》。即鱼脑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