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会
【介绍】:
唐代医生。撰有《婴孺方》十卷,已佚。
【介绍】:
唐代医生。撰有《婴孺方》十卷,已佚。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肋疽。见该条。
眼科病证。指因风湿热而目病者,《证治准绳·杂病》:“初发时乃头风湿热,瘀血灌睛,睑硬睛疼等病失于早治;虽治,不得其法,遂致邪盛搏夹成毒,睥与珠通行胀出,如拳似碗,连珠带脑,痛不可当。先从乌珠烂起,后烂
病名。见《救伤秘旨》。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1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编成七言歌诀200余首。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
见《本草纲目》。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病证。指睑皮宽松,睑弦紧急,睫毛内倒的证候。《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皆由患疾,妄称时眼,不以为意,……致风邪深入,久而不瘳,然后内急外弛,皮宽弦紧,睫渐拳倒。”参见倒睫拳毛及内急外弛条。
病证名。指气虚阴盛所致的痹症。《医学入门·痹风》:“气虚痹者,关节不充,一身如从水中出,阳虚阴盛也。四君子汤加肉桂、生附,或川附丸。”麻木重着者,可用神效黄芪汤加减。
药物学著作。一名《本草发明切要》。明·张三锡撰,王肯堂校。本书据《本草纲目》中已载药物,选出其中的600余种,并按原书分类方法,分为山草、水草、毒草等27类。每种均记其地道、修治、气味、主治及发明等项
出《神农本草经》。为玄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清·罗应章《经验医库》:“气衰呕吐,是脾胃气虚不化。”症见呕吐,面白唇淡,形寒胃冷,口渴不欲饮水。治宜健脾益气。用加减六君子汤。参见脾虚呕吐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