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冒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名子癎,亦名子冒也。”即子癎。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名子癎,亦名子冒也。”即子癎。详该条。
出《丹铅杂录》。为茉莉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刺热篇》等篇。指脊柱骨的分节。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由汗出受风,与湿相搏、风湿凝滞肌肤而成。初起形如粟米,搔痒无度,破流脂水;甚则疮面湿烂,浸淫成片,延及项背。治宜疏风、清热、利湿。内服消风散,外搽冰硫散。相当于脂溢性湿疹。
【介绍】:见罗知悌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气喘时见吼呵声音。虚喘实喘均可见此。《灵枢·五乱》:“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荣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灵枢·本神》:“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
经穴名。代号ST2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腋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处。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并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通过,外侧为腹壁下动
病证名。《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凡出麻烦渴者,乃热毒壅盛也。”热扰于心则烦;热灼于胃则渴。麻疹尚未透出时,而见烦渴者,宜透疹生津,用升麻葛根汤加花粉、麦门冬;疹已出者,宜清热保津,用白虎汤;疹没
《类证活人书》卷六方。紫菀、款冬花、杏仁霜各三两,知母、川贝母、茜根、薄荷末各二两,百药煎、粉草、海粉(飞净)各一两,诃子肉、儿茶各五钱。研极细末,炼白蜜和药,不拘时噙化。治火烁肺金,气失清化,致干咳
亦称子夜。指子时。详十二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