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寒痰所致的发狂。《医钞类编》卷二十:“寒证发狂得之气菀不舒,怒气不能发去,宜祛痰为主而佐以补气之药。人参、茯神、白术、法半、南星、附子、菖蒲水煎服。或加柴胡尤妙。”参见癫狂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又名熛浆疮。《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生熛浆疮者,由风热毒气客于皮肤,生熛浆而溃成疮。搏于气血而所作也。始生如火烧汤烫,作泡而起,寻即皮破,熛浆出以成疮,亦甚疼痛,渐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经正行发狂谵语,忽不知人,与产后发狂相似。缘此妇,素系气血两虚,多怒而动肝火,今经行去血过多,风热乘之,客热与内火并而相搏,心神昏闷,是以登高而歌,去衣而走、妄言谵语,如
①人体部位名。指颞骨乳突。《灵枢·骨度》:“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②经穴名。代号GB12。出《素问·气穴论》。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耳后颞骨乳突后下方凹陷处,与风府穴相平(《针灸甲乙经》)。布有枕小神经
书名。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编。本书根据全国25个大中城市中具有代表性或通用的中成药配本整理汇编而成。共收集成药配方二千余种。首为总论,略述中药炮制;次为各论,分内、外、妇、儿、五官、杂症六门,每门又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山肉桂之别名,详该条。
指经脉行于体表和四肢的外围部分。《灵枢·刺节真邪》:“……夫子乃言刺外经去阳病。”《黄帝内经太素》:“……十二经脉,入府藏者,以为内经,行于四支(同肢)及皮肤者,以为外经也。”
【生卒】:1826~1882【介绍】:清僧医。字豁然,四川合州(今合川)人。读遍双观寺等所藏医籍,并得长老传授医术、拳法,施治谨慎,投剂多效,尤长外科、创伤。中年后出游,以“大著医,竹禅画”名噪江南。
病证名。又名眼棱紧急。指睑弦紧急的证候。《证治准绳·杂病》:“阳主散,阳虚则眼楞急而为倒睫拳毛。”参见皮宽弦紧、倒睫拳毛等条。
书名。2卷。清·邹岳撰于1838年。上卷为疮疡总论及身体各部发有定位的疮疡;下卷为发无定处的疮疡、小儿诸疮及奇怪疮毒;末附以经络内景图说、脉学提要、杂症、药品揭要,及吴锦堂、胡俊心二氏外科医案。解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