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培土抑木

猜你喜欢

  • 泪点

    即泪堂。详该条。

  • 三解散

    《幼幼集成》卷四方。人参、防风、天麻、郁金、白附子、大黄、黄芩、僵蚕、全蝎、枳壳、薄荷、赤芍药、甘草、灯心。水煎服。治小儿露丹,症见小儿百日内外、半岁以上,忽然眼胞红肿,面青色暗,夜间烦啼,脸如胭脂,

  • 大补大泻

    针刺手法分类名。指手法较重,刺激量较大的补泻方法。《针灸大成》:“有大补大泻,惟其阴阳俱有盛衰,内针于天地部内,俱补俱泻,必使经气内外相通,上下相接,盛气乃衰。”“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均属此类

  • 阴阳二气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由内伤七情,荣卫不和而成。此证生于背部,或大或小,或肿或消,或软或硬,初发令人寒热往来。若大渴,神清,高肿,脉洪,十余日脓成者为顺。若不渴神昏,漫肿脉细,应期无脓,饮食不思者

  • 风水肿

    水肿之一。亦称风水。多由脾肾气虚,汗出当风所致。《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夫风水肿者,由脾肾气虚弱所为也。肾劳则虚,虚则汗出,汗出当风,风气内入,还客于肾,脾虚又不能制于水,故水散溢皮肤,又与风湿相搏

  • 色复

    劳复证之一。即房劳复。《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房劳复者,即女劳复,一名色复。”详房劳复条。

  • 颃颡(háng sǎng 杭嗓)

    指咽后壁上的后鼻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路,相当于鼻咽部。足厥阴肝经过此。《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

  • 案扤(wù 务)

    按摩导引之意。机,动也。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又作案抏、案玩。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扤,也谓按摩而玩弄身体使调也。”案同桉;机通玩,意义均同;即按摩和活动肢体的意思。

  • 马刀疮

    病名。见《医学正传》卷六。《疡科准绳》卷三:“又有马刀疮,亦生于项腋之间,有类瘰疬,但初起其状类马刀,赤色如火烧烙极痛,此疮甚猛,宜急治之。”未溃者用柴胡通经汤,已溃者用救苦化坚汤。并可艾灸肩井、肺俞

  • 太医院判官

    金代医官职称。系太医院中级官员,协助太医院提点、院使、副使等共同掌管医药方面的事宜及太医院行政事务。官阶从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