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善怒

善怒

证名。又称喜怒、怒。指容易发怒甚至无故自怒之症。《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少腹,令人善怒。”肝实气滞者,善怒而胁痛腹满。治宜疏泄,用香甘散生铁落饮柴胡疏肝散四磨汤等方。血少肝燥者,稍有刺激即怒甚。治宜养血柔肝,用解怒平肝汤、加味归芍汤等方。肾水不足,水亏肝旺者,症见心烦易怒,至夜口干舌燥,睡眠短少。治宜滋水柔肝,用润肝汤、萸芍地黄汤等方。参见怒伤条。

猜你喜欢

  • 瘪谷茴香

    见《本草正义》。为莳萝子之别名,详该条。

  • 杨维桢

    【介绍】:参见李调条。

  • 霍乱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霍乱痧,痛而不吐泻者,名干霍乱,毒入血分也,宜放痧。新食宜吐,久食宜消,食积下结宜攻。痛而吐泻者,毒入气分也,宜刮痧;有痧筋则放,宜调其阴阳之气。须知肠胃食积,

  • 苦胆草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鲫鱼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 时邪

    泛指与四时气候相关的病邪,是季节流行病致病因素的统称。

  • 食物辑要

    食物本草著作。八卷。原题为“太仓云谷穆世锡辑,华亭眉公陈继儒正,男天谷士清编。”撰年不详。是书以医理述食物之性,共分水、谷、菜、兽、禽、果、鱼、味八类,一类为一卷。现有明万历间刻本。

  • 疹后肺痈

    病证名。麻疹后并发肺痈。《治疹全书》:“疹后久嗽,痛引胸胁,或吐脓血,或吐如米粥者,此肺内生毒也,名肺痈。”治宜泄热豁痰,解毒排脓。用宁肺桔梗汤(《治疹全书》方:桔梗、贝母、枳壳、杏仁、瓜蒌根、生黄耆

  • 骨热

    病证名。骨蒸的前驱症状。《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阳气偏盛,水不足,脏腑积热,熏灼肌体,盛则消烁骨髓,是为骨热之病,久不已,变成骨蒸。”症见低热长期不退,或潮热,或发热不规则,烦渴,盗汗等。治宜清热养

  • 热俞五十九穴

    经络俞穴。出《素问·气穴论》等篇。指治热病的五十九个俞穴。头上五行(中行为督脉,傍四行为足太阳经),每行五穴(中行为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五穴;次两傍二行各五穴为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又

  • 妊娠水气

    病证名。见《经效产宝》。即妊娠肿胀。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