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胁肋部疼痛,拘急不舒。多由受寒血虚所致。《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尤在泾注:“血虚则脉不荣,寒多则脉绌急,故腹胁痛而里急也。当归生姜
书名。6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4年。前4卷论儿科诊法,并将主要病证(无痘科)分为24门(类),各编四言韵语一首,予以综括。韵语之后,复采前人学术经验,阐述对于该病的辨证立法和治法。后2卷为诸病应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杭州方)。细辛15克,杏仁、焦栀子、生石膏、煅蛤壳、天花粉各60克,炒牛蒡子、鹭鸶涎各90克,甘草12克,麻黄24克,青黛、射干各30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2.4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胁肋部满闷按之坚硬的症状。胁肋为少阳经脉分布之区,病邪与水饮痰瘀凝聚于少阳之募,故见鞭满。治宜和解或兼用攻消,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本症常兼见寒热,胸胁满闷,呕吐等
证名。为因房劳过度而引致的胸胁疼痛。《医碥·胁肋痛》:“房劳伤肾,气虚血滞,胸胁多有隐隐作痛,宜补肾加芎归之类和血。”《辨证录·胁痛》:“房劳之后胁痛,其亏于精者更多,乌可重治肝而轻治肾哉!方用填精益
解剖名。即阴茎。《灵枢·经脉》:“厥阴之别,……其别者,经胫上睾,结于茎。”详阴茎条。
本草著作。唐末五代间医家李珣撰。6卷。本书从50余种古代文献中引录有关海药资料,记述药物产地、形态、性味、主治、服法、禁忌等知识。原书已佚。存世佚文中保留药物124种,其中46种不见于前代本草所载。《
推拿方法名。见《串雅·绪论》。即提痧。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溶堂。阳湖(原属江苏武进)人。撰《保婴易知录》一书,论述保婴、杂症、疮疡等,对于育养小儿,论述较详。
谿同溪。见八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