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吹花癣

吹花癣

病名。生于颜面的一种糠疹。出《疡科选粹》卷六。又名桃花癣。多因脾胃内热上蒸,复感风邪所致。多发于春季,妇女多见。初起颜面皮肤微红,伴发密集的小丘疹,逐渐形成灰白色斑片,边缘不清,上覆薄屑,自觉微痒及干燥感。外用三黄洗剂,或消风玉容散外搽。相当于颜面糠疹。

猜你喜欢

  • 增订医方歌诀

    见王旭高医书六种条。

  • 金匮钩元

    见金匮钩玄条。

  • 喉瘤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九。系指咽喉一侧或二侧生瘤肿起,形如龙眼,顶大蒂小者。多由肺经蕴热或肝气郁结所致。《医宗金鉴》卷六十六:“喉瘤郁热属肺金,多语损气相兼成,形如元眼红丝裹,或单或双喉旁生。”《

  • 撞刺生翳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撞刺生翳外障。详该条。

  • 针向补泻

    即迎随补泻,详该条。

  • 胰俞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即胃管下俞。见该条。

  • 萍乡文氏所刻医书六种

    见六种新编条。

  • 半身不遂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半身不遂痧》:“心主血,痧毒入于血分,故易攻心,此痧症所以发昏也。若痧之慢者,冲激迟缓,未逆于心,留滞经络,或在于右,或在于左,为半身疼痛,或麻痹不仁。如此半身不遂,总因痧毒之遗

  • 香连平胃散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苍术(米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黄)四两,厚朴(去皮,姜汁炒)、陈皮(泡去浮白)、炙甘草各三两,黄连(姜汁炒)二两,木香一两。为粗末,每服四至五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治食积发热,腹痛

  • 余云岫

    【介绍】:见余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