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含腮疮

含腮疮

病证名。出清·邹五峰《外科真诠》。①即痄腮。详该条。②《外科启玄》:“大人小孩疳食透腮颊,初生时如米豆大一小疮,次则渐大,蚀破腮颊,故名含腮疮。”

猜你喜欢

  • 产后水谷利

    见《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即产后完谷不化。详该条。

  • 舌纵

    病证名。系指舌本伸长,收缩无力。《灵枢·寒热病篇》:“舌纵涎下,烦悗,取足少阴。”因心火炽盛者,症见舌吐出口外而不收,肿胀多涎,脉多洪数。治宜泻热解毒,清火涤痰,用黄连温胆汤、三黄凉膈散等加减。热病伤

  • 晕针

    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针灸大全·金针赋》:“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当针刺时,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即为晕针。

  • 猴子七

    见《陕西中草药》。为蝎子七之别名,详该条。

  • 数欠

    证名。又称善欠。指经常打呵欠。《素问·宣明五气》:“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灵枢·口问》:“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

  • 银翘汤

    《温病条辨》卷二方。金银花五钱,连翘三钱,甘草一钱,麦门冬、生地黄各四钱。水煎服。治阳明温病下后,无汗脉浮者。

  • 一口血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水八角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草血竭之别名。③见《分类草药性》。为红白二丸之别名。各详该条。

  • 两胁痛

    证名。见《慎斋遗书》卷九。多由邪袭少阳,肝胆湿热蕴结,或痰瘀阻滞所致。有外感、内伤之分。《杂症会心录》卷下:“两胁之痛皆属肝胆为病。内伤者,不外气血两端,外感者,责在少阳一经而已。”治宜和解少阳,行气

  • 州都之官

    指膀胱。州都为河流口岸之处,膀胱能贮尿排尿,故名。《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 孔志约

    【生卒】:七世纪中【介绍】:唐代本草家。657年参加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行的药典《新修本草》的编撰工作。书成后写了序。并撰有《本草音义》20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