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

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

皮肤改变为主要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其中自发性的多为稳定性病理改变,故称“循经性皮肤病”;诱发性的多属于一过性反应,故称“可见性循经反应带”。《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痂疥。”是循经皮肤病的较早记载。近年,对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诱发条件、产生基础以及针灸治疗等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 脉因证治

    书名。2卷(一作4卷)。旧题元·朱丹溪撰。本书介绍各科临床病证凡70篇,各证论述的次序先后为脉诊、病因、证候及治法,故名。本书一般认为并非朱氏原著,系采集《丹溪心法》、《活法机要》、《格致余论》等书的

  • 饮片

    又称咀片。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片、丝、块、段等形状,便于煎汤饮服。

  • 伏寒喉痈

    病名。多由寒邪内伏,郁于肺系,复感时邪而发。症见喉间红肿或带紫色,脉不浮数(《病源辞典》)。治宜温散寒邪。方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 手太阴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鱼际。”脉从腕上1.5寸的列缺穴处分出,与手太阴经相并,直入掌中,散于鱼际部。本脉发生病变,实则手掌和手腕

  • 寒积

    病证名。指寒邪留积于里。《证治准绳·杂病》:“寒积,热取之,鸡爪三棱丸、硇砂煎丸、红丸子。”《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寒积,感伤寒冷成积,腹中疼痛,必以手重按,或将物顶住稍可,口吐清水也

  • 损伤瘀血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因跌扑、负重或其他外伤后血离经脉,流溢停于肢体组织内所致。症状可因瘀血部位,量之多少及时间久暂不同而异。如滞于肌肤则肿痛青紫;郁于营卫则血瘀而生热;积于胸胁则为胀闷;结

  • 肝热恶阻

    证名。多因素性急躁,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虚,肝火犯胃。症见呕吐苦水,或食入即吐,眩晕口苦等。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呕,用加味温胆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芩、黄连、麦冬、芦根、姜、枣)。

  • 野薄荷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山藿香之别名,详该条。

  • 追风七

    见《陕西中草药》。为蓝布正之别名。详该条。

  • 脾为生痰之源

    指痰饮证的病机。脾主健运,若脾虚健运失职,则水湿停滞,淤而成痰。《医宗必读·痰饮》:“按痰之为病,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