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吻疮

口吻疮

病证名。又名肥疮燕口口角疮。常因脾胃湿热上攻口唇,或先天遗毒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大肠之经,此二经脉并侠于口,其腑脏虚,为风邪湿热所乘,气发于脉,与津液相搏,则生疮,恒湿烂有汁,世谓之肥疮,亦名燕口。”小儿多患之。症见口角生疮,色白糜烂,疼痛微肿,湿烂有汁。治宜清热、除湿、解毒。可选用清胃散三黄凉膈散等加减。

猜你喜欢

  • 胎热不安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指孕妇因热而致胎动不安。多因素体阳盛,嗜食辛辣,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热,复加孕后血聚养胎,阴虚阳盛,热扰冲任,出现或热、或烦、或渴、或燥、或漏血尿赤,以致胎动不安。宜养阴

  • 相恶

    出《神农本草经》。一种药物能减弱另一种药物的性能。如生姜恶黄芩,因黄芩能减弱生姜的温性。

  • 锁严子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锁阳之别名,详该条。

  • 喉节

    ①病名。又名喉疖。《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证生于鸠之中,初起如梅核,在喉膈之间,吐不出咽不下,至三日渐上喉节之间,名曰喉节。”治疗须用针刺破,然后以胆硝丹吹入喉中,再内服雄黄化毒丸。②解剖部位名,俗

  • 攻里

    下法之一。即攻逐里实。用泻下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攻里不远寒。”参见下法条。

  • 偏对口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偏脑疽。见该条。

  • 飞霞道人

    【介绍】:见韩懋条。

  • 发汗禁例

    指使用发汗法的禁忌症。包括:①内伤元气不足,发热头痛,证似外感,但患者鼻不塞,声音不重,疲倦无力,脉虚弱;②阴虚内热,午后发热较重,脉细数无力;③伤食病胸脘胀闷,泛酸,嗳出腐臭的气味,身热、脉滑;④内

  • 外感呕吐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呕吐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呕吐。常并见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痛、泄泻等症。外感呕吐有风气呕吐、寒气呕吐、暑气呕吐、湿气呕吐、湿热呕吐、燥热呕吐等。详各该条。

  • 等分

    指方剂中各个药物的用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