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双料喉风散

猜你喜欢

  • 痰饮霍乱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霍乱》。因脾气素虚,水饮不节,痰饮聚于中脘,升降失常所致。症见胸前懊憹不舒,心胁下闷痛,时时欲呕,兀兀欲吐,或时腹如雷鸣,或时怔忡惊悸,忽尔呕泻,胸腹大痛。脉多滑大,或沉滑或滑数

  • 辰砂草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 尺肤热

    证名。指两手肘关节下至寸口部分的皮肤有发热感觉,即尺热。《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类经·脉色类》:“尺肤热者,其身必热,脉盛躁者,阳邪有余,故当为温病。”参见发热、尺热条。

  • 李中梓

    【生卒】:1588~1655【介绍】:明末医家。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曾祖李府(字一乐)为地方武官,因抗击倭寇入侵而牺牲,父李尚袞(字补之)中进士,曾在兵部任职。他年轻时,博览群书,

  • 白痛

    证名。即白眼痛。《审视瑶函》卷三:“白眼痛有表里等症,或疼极而痛,从外走内者,宜温之散之;有不红肿而涩痛者,火伏气分,泻白散为主;有白珠变青蓝色,乃郁邪蒸逼,走散珠中,亟宜调气以养之。”详白眼痛条。

  • 治损法

    治疗内脏虚损的方法。须按各脏不同病理而施治。《难经·十四难》:“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 痞结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指小儿脘部痞满结痛,多因热邪蕴于胸膈,与胃脘留饮相搏,致脏腑不得宣通,营卫运行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为心下脘腹满而坚,按之啼哭,乳食减少,身热,大便不通等,治宜疏利大便,破结散气为

  • 本草发明

    药物学著作。6卷。明·皇甫嵩撰。刊于1578年。本书卷1~2总论药性及制方之义;卷2~6按草、木、果、菜等部,分论各药。每药多参考金元以来各家之说及作者心得总括而成。

  • 音声之扇

    口唇之不同活动可发出不同之声音,如唇音、暴破音等。唇启则声扬。故《灵枢·忧恚无言》:“口唇者,音声之扇也。”

  • 通气香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黑风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