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五。亦名胎水、胎间水气。指妇女妊娠五、六个月后,因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胞中蓄水,泛溢周身,以致遍身肿满,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喘不得卧的病证。相当于羊水过多症。宜健脾行水
痰证之一。指痰浊留伏于胸膈所致的病证。《不居集》卷十七:“伏痰:略有感冒,便发哮嗽,呀呷有声。”方用乌巴丸等。参见痰证条。本症类似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病名。疟疾之一。指疟之三日一发者,亦称三阴疟。《素问·疟论》:“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府,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杂病源流犀烛
【介绍】:见楼英条。
病证名。在麻疹的病变过程中,由于再感热毒之邪,入于营分,内陷心包所致。症见疹色紫黯,稠密成片,高热烦渴,谵妄神昏,抽搐、撮空,舌质红绛起刺;毒入血分,则口鼻及二便出血,见于麻疹并发其他严重感染。治宜清
病证名。小儿消渴证之一。又名肾消。《幼科铁镜》:“消浊,火动消肾,移热于膀胱。”《幼幼集成》:“乃上消之传变,肺胃之热久不清,乃至动而消肾,移热于膀胱,小便浑浊,色如膏脂,名曰下消。”治宜滋阴清热。用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鳖甲、五味子、地骨皮。为末,炼蜜为丸,食前盐汤送下。治久咳肺阴虚者。
利湿法之一。治疗下焦湿热的方法。湿热蕴结下焦,症见小腹急胀、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淋沥不畅、舌苔黄腻,用八正散。
外治手法。用于因扭挫伤所致的筋络扭曲及翻转挛缩的治疗,以达到舒筋活络、恢复正常的效果。基本手法包括按法、摩法、揉法、捏法、推法、拿法、提法、抖法、弹法等。详各条。
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的合称。《医学入门》:“言子午八法者,子午流注兼奇经八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