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梳
见《广东中草药》。即半边旗,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即半边旗,详该条。
病证名。指眩晕由气郁痰逆所致者。《东医宝鉴·外形篇》:“气晕,七情过伤,气郁生涎,痰涎迷塞心窍而眩晕,眉棱骨痛,眼不可开。宜玉液汤、补虚饮。”参见气郁眩晕条。
病证名。指阴血不足,肠道欠润而致的大便秘结。多见于老弱、产妇、病后或发汗、利小便过度而津涸者。《万病回春·大便闭》:“虚弱并产妇及失血大便不通者,血虚而闭也。”其症头眩心悸,面色无华,唇舌淡,脉细涩,
出《神农本草经》。即桑寄生,详该条。
见素女脉诀条。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吴茱萸一两三分,白术五两一分,猪膏五两,宿姜汁八两。前二味为末,纳姜汁、猪膏中,煎成胶饴,每服一大匙,食前温酒调下。治脾劳虚寒,气胀咽满,食下不通,噫宿食臭。
病证名。指风邪侵犯头部所致的各种偏、正头痛。出《脉经·辨三部九候脉证》。《圣济总录》卷十六:“风头痛之病,由风邪客于阳经,循风府而上至于头脑,令人头重疼痛,心隔烦热,上焦壅滞,头面虚汗,诊其脉左手寸口
出《保生秘要》。即击探天鼓法,见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兼通医术。字叔正,安平(今河北保定)人。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南瓜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湿气偏胜而出现泄泻。脾恶湿喜燥,湿气内盛则脾阳受遏,运化功能失调,故见脘腹胀闷、大便泄泻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