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中五方之定位。《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谓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布在东、南、西、北、中五方之位,因而产生寒、暑、燥、湿、风五种气候的变化。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百会,见该条。
五蒸之一。亦名血蒸。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五蒸条。
病证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睥虚如球。详该条。
出《素问·气穴论》。胸两旁的十二个穴位。详膺俞条。
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官职,仅次于大使。参见惠民药局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野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名。即足少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少阴脉:系于内腂(踝)外廉,穿腨,出(腘)中央,上穿脊之□廉,系于肾,夹(挟)舌。〔是动则病〕:(喝)(喝)如喘,坐而起则目膜如毋见,心如县(悬)病饥,气不足,
见《外台秘要》卷七方。即走马汤,见该条。
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