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即八华穴中的上六穴。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详八华条。
指行痹、痛痹、著痹三种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类证治裁·痹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非偏受一气。其风胜者为
书名。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中医研究所编著。本书诠释《伤寒论》方,除引述前人较好的方解外,并能结合现代的临床使用经验,介绍具体方剂(包括药物组成、调剂用法、原书指证、前贤阐述、拟用剂量、适应证候、禁忌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宋代医生。槜李(今浙江嘉兴)人。学术上推崇当代名医张涣。积四十年的经验于晚年(1226年)撰有《备急灸法》,1卷。
指胆虚气怯而出现虚弱而惊慌的症状。由于中气不足,脾虚生痰,痰湿扰胆,阻碍了胆气的疏泄和肝气的生发所致。临床表现为气短、心烦、失眠、惊悸不安、口苦、恶心等。治宜补气安神。
经外奇穴名。见《备急千金要方》。亦称内、外踝尖。其位置,《备急灸法》载,在“足两踝尖”。在内者称内踝尖(亦名吕细、踝尖),在外者称外踝尖。主治小儿不语,霍乱转筋,牙痛,扁桃体炎等。艾炷灸5~7壮;或艾
证名。见《素问·五脏生成篇》。有眸子而无见者曰蒙。指眼珠外观未见异常而目盲者为蒙。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钟乳石之处方名,详该条。
经穴中的一类。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出《针灸甲乙经》。这类穴位大多分布在头面和躯干部。一般阳经与阳经相交,阴经与阴经相交。表明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脉气互通和穴位主治作用的特异性。临床上
出《本草衍义》。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