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重订伤寒集注
见舒氏伤寒集注条。
见舒氏伤寒集注条。
【介绍】:北宋医家。闽县(今福建福州)人。通方伎之学。曾选取《太平圣惠方》中便于应用的方剂6000余首,编成《圣惠选方》60卷,已佚。
病名。痢疾之属虚寒而兼有积滞者。《保命集·泻论》:“治寒积痢,男子、小儿、妇人皆不同。赤白或清痢如水,不后重者,寒也。经云:‘澄沏清冷,皆属于寒。’此为虚寒中有积也。宜附子、巴豆之类下之,见利则愈,空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因恼怒而生,其形或大或小,炮白如有气。治法参疔疮,加疏肝解郁之品。忌气恼。
见《本草便读》。为沙苑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指妇人年五十外或六、七十岁,本已绝经而忽然又再行经者。多因肝脾损伤,血失藏摄,或精伤而动命门之火,气郁而肝火妄动,两火交并迫血妄行所致。证见下血色紫有块。治宜补益肝肾健脾。方
病证名。指小儿涎盛而喘急,为痰涎上壅于肺所致。其症以肺脾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正气虚而邪气盛者为多。《东医宝鉴》:“顽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则流溢于咽喉,如水鸡之声,喘嗽烦闷,宜抱龙丸……。”发作时
①脉中的精气。《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②出《素问·气府论》,即经气。详该条。
郑玉峰《济阴要旨》:“女人胎肿,乃有孕而手足或头面,通身浮肿是也。”参见子肿、子满、胎水肿满条。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考》。一指经血上逆,从口鼻而出。二指经血从大小便出。参见差经、产后交肠病。
指妇女伤于胞宫而引起的五种病症。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之五伤。《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五伤者,一者穷孔痛,二者中寒热痛,三者小腹急牢痛,四者藏不仁,五者子门不正引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