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伤噎隔

内伤噎隔

病证名。多因忧愁郁结,五志之火皆动,日夜煎熬,津液干涸,或膏粱厚味,辛辣炙煿,恣意不谨,积热消阴等所致。《症因脉治》卷二:“饮食之间,渐觉难下,或下咽稍急,即噎胸前,如此旬月,日甚一日,渐至每食必噎,只食稀粥,不食干粮,此内伤噎隔之症也。”治宜生津养胃为主,可用二母二冬汤。虚者,生脉散养血之药,若凝窒已久,痰涎聚结于胃脘,不可用凝滞之药,先用清痰清火,开豁化痰,宜《金匮》麦门冬汤竹沥、姜汁、芦根汁,以开通中脘结痰,随以养阴生津治本。若膏粱积热,本元旺者,可酌用承气汤。参见噎膈条。

猜你喜欢

  •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 中满

    证名。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①指脘腹胀满,甚则可见有块坚痛。《医林绳墨·臌胀》:“中满之症,中气满闷,当胸之下,胃口之上,一掌之横,按之坚石,有形作痛,此名中满者也。由其忿怒太甚,不能发越,郁结中

  • 风赤疮疾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风赤疮痍。详该条。

  • 吊钟花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扶桑花之别名,详该条。

  • 腰痛穴

    经外奇穴名。位于手背腕横纹前1.5寸,当第二指伸肌腱桡侧及第四指伸肌腱的天侧处。一说在指总伸肌腱的两侧。一手二穴。主治急性腰扭伤。向掌心斜刺0.5~1寸。

  • 惊泻

    病证名。指小儿脾胃虚弱,外受惊恐所引起的泄泻。临床特点为惊搐与泄泻并见。《证治准绳·幼科》:“惊泄,粪青如苔,稠若胶粘。”宜以镇心抑肝,和脾胃,消乳食为治。可用四君子汤、异功散之类,勿用峻攻之药。

  • 石灰草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 风痰头痛

    病证名。指风痰上扰清窍的头痛。见《圣济总录·诸风门》。《兰室秘藏·头痛门》:“发时两颊青黄,晕眩,目不欲开,懒言身体沉重,兀兀欲吐。洁古曰,此厥阴太阴合病,名曰风痰,以《局方》玉壶丸治之。”并可选用甘

  • 经脉的通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 九还丹

    炼丹术。把九转之丹再炼一次。《抱朴子内篇·金丹》:“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内朱儿一斤于盖下(米砂)。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须臾翕然俱起,煌煌辉辉,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