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总穴
见四总穴条。
见四总穴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命门。见该条。
【介绍】:清代官吏兼医生。字笔花。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曾在广东当官,中年开始研究医学,往来于江浙之间。因鉴于有些医生不习医理,遂采集张仲景、李杲、张景岳、程钟龄等医家论述,编成《笔花医镜》(18
《妇科玉尺》卷二方。川芎、阿胶、艾叶、当归、白芍药、熟地黄、甘草。为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钱。治妊娠跌扑内挫而致的胎动不安。
书名。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编。本书根据明·龚廷贤所撰《药性歌诀四百味》(又名《药性歌》)的原文,在原书四言歌诀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并删去了不切实用的内容,增入了语译注解,同时对不常见的难字
即皴揭。详该条。
【生卒】:约1746~1813【介绍】:清代喉科医家。一作郑承瀚,字若溪,号枢扶。歙县(今属安徽)人。为喉科名医郑宏纲(梅涧)之长子。自幼爱好医学,旅游于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后专心钻研医术数年,承家
【介绍】:元代医家。字存心。江西崇仁人。武昌路医学教授,治病多显效。但常以脉象推断寿夭祸福,对医学和诊断学产生了不良影响。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竹叶椒之别名,详该条。
指性味平和的方剂。
病证名,指小儿因心经受病而悸动不安。《活幼心书》:“小儿心悸不常,及遍身肿痛,或手足不随,此为惊瘫候也。”其病多因心经热盛,火热扰动心神所致,《幼幼新书》卷八:“心膈邪热,神志不宁,惊渴悸烦,夜不安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