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证之一。见《不居集》卷十七。即风痰。详见该条。
综合性医著。3卷。清·赵濂撰于1883年。上、中二卷医法补要,论述内、外科等多种病证的证候、治法和方药。下卷见症实录,记载治案196条,反映了作者各科的临床经验。全书内容简要,切于实用。赵氏在治法上敢
治疗心肾不交的方法。心肾不交,症见心悸心烦、头晕失眠、健忘遗精、耳鸣耳聋、腰痠腿软、小便短赤,舌质红,脉细数,用生地、麦冬、百合、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等药,或用交泰丸。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六号剥象方。薄荷、地骨皮、牡丹皮、焦栀子、玄参、天花粉各等分,细辛量加倍。水煎服。治痧热。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①阴寒盛损伤了阳气,治宜扶阳。例如水肿病,唇舌色淡、语言低怯、手足不温、小便不利或清长、大便稀薄、脉沉迟,用实脾饮温阳健脾、行气利水。②疾病
古病名。指热性病。《灵枢·论疾诊尺》:“冬伤于寒,春生热。”亦指热盛。《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参见发热条。
腋下胁上部位。《素问·玉机真脏论》:“春脉……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王冰注:“胠,谓腋下胁也。”
即养阴解表。详该条。
书名。4卷。清·朱纯嘏撰。刊于1713年。卷1~3论痘疮,作者师法聂尚恒《活幼心法》的治疗原则,对痘疹的病理、诊断、症状及治法都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并介绍了用人痘接种预防的历史和方法;卷4论麻疹证治。书
①指脾的阴阳五行属性及生理、病理特点。脾胃于五行属土,但脾为脏而属阴,主运化水谷,脾气易为湿浊所困,故称其为湿土。《血证论》卷一:“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若湿气太甚,则谷亦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