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惊证之一。详该条。
见《中药炮制学》。为儿茶之处方名,详该条。
五脏精气内虚,为邪气所兼并而出现的精神症状。《素问·宣明五气篇》:“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乌痧,满身胀痛,面目黧黑。身有黑斑,毒在脏腑,气滞血凝,以致疼痛难忍。”宜阿魏丸等方。《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乌痧》:“此症有二,俱系预先感冒风邪,未经发泄,又因
即案机。抏,音义同玩。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清·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案抏:《索隐》、宋本、中统、游、凌、毛并作‘杌’;王、柯伪‘杭’;凌引一本作‘亢’。《考异》云:《索隐》音玩,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黑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虚劳亏损所致的发热。以阴虚为多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理虚元鉴》卷上:“虚劳发热,皆因内伤七情而成。人之饮食起居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兑为锐眦,经走膻中(宗气所居),络及肾脂(指髓)……,主宗气动息,动应无方,息乃贞固,曰成能廓。”谓宗气充实,眼才能发挥正常功能,故曰成能廓。详八廓条。
见纳干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