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石荞苧之别名,详该条。
厥证之一。因血虚所致。多见于失血、崩漏、产后。《赤水玄珠·厥证门》:“因血虚而得者,脉洪大,宜四物汤加酒黄柏、知母。”或用芎归养荣汤等。参见厥证条。
经穴名。代号SP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另说:“在内踝上八寸”(《千金要方》);“在内踝上一寸”(《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指小儿小便初下色黄赤,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幼幼集成》)。多因乳食伤脾,脾不散精,湿热内蕴,清浊相干,下注膀胱所致;亦有因肺脾气虚而产生的。脾伤湿蕴者,治宜健脾分利,用胃苓丸;
病证名。《喉科心法》:“舌忽然肿大肿硬,即时气绝,名曰翣舌”。《鲍氏验方新编》卷一:“舌出口角,时时动摇,此名翣舌。”系指舌肿胀,多由心火上攻所致。治宜泻心火为主。外用皂矾,煅为末,搽舌上。参见舌肿条
①泛指肌表或阳经所发生的病证,反映病变在表。②辨证上,如病者发热而出现恶寒,为发于阳经的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病名。《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即经闭,详该条。
证名。见《症因脉治·胁痛论》。指肺受病邪所引起的胁痛。多因寒邪袭肺,水饮内停,或邪热灼肺,肺络受伤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多痰,胁肋刺痛,或咳引胁痛。属寒者,常兼见咳吐稀涎痰沫,身热不高或无热,脉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羌活、黄芩、陈皮、前胡、猪苓、甘草、知母。水煎服。治太阳疟,腰痛头痛且重,遍身骨痛,小便短赤,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热止,汗出难已。如口渴,即兼阳明,宜倍知母,加麦门冬
拳头,屈指向内而紧握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