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论集注

伤寒论集注

书名。①清·张隐庵注释,高世栻纂集。6卷。书成于1683年。据高氏序言称,本书原为其师张隐庵所注释,稿未成而病逝,由高世栻重予编撰补订成书。书中选录了前人的一些注疏,并有不少张、高二氏的见解。但有一些附会的解释。②清·徐赤集注。10卷。书成于1727年。徐氏选取成无己庞安时方有执喻嘉言柯韵伯周禹载魏荔彤等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见解以诠释《伤寒论》原文。另有补篇4卷论述伤寒部分病症和一些杂病,并附妇人伤寒、小儿伤寒、春温等。

猜你喜欢

  • 伤乳吐泻

    病证名。婴儿乳滞不消,阻于中焦,清浊相干,而成吐泻。《小儿药证直诀》:“吐乳泻黄,是伤热乳;吐乳泻青,是伤冷乳。”《活幼心书》:“伤热者,用五苓散,以导其逆;伤冷者,用理中汤,以温其中。”

  • 强阳不倒

    病证名。见《石室秘录》卷二。指阴茎常举不痿之证。详强中条。

  • 胡豆

    见《本草纲目》。为蚕豆之别名,详该条。

  • 劳复

    病名。指伤寒、温热病瘥后,余邪未清,过度劳累而病复发者。《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复证治》:“伤寒新差后,不能将摄,因忧愁思虑

  • 迎随补泻

    刺法。指以针尖方向与经脉之间的逆(迎)、顺(随)关系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较原则的提出了泻法为迎、补法为随的见解。后世医家据此加以发挥,认为迎随

  •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隔水蒸熟,以便于制剂。如茯苓、厚朴蒸后易于切片。或加酒拌蒸,如大黄、地黄经蒸制后,熟大黄的泻下减弱,熟地黄便成温性而滋肾补血。②指身体蒸热之证。多由患热病后,不慎口腹或兼犯房劳

  • 囟陷

    病证名。指囟门下陷的证候。小儿在六个月内,前囟门微陷,不作病理状态。如在慢惊、久泻之后,囟门显著下陷,甚至如坑的,则为囟陷。《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脏腑气血虚弱,不能上充脑髓,故囟陷也。”或因胎禀不

  • 妊娠卒心痛

    病证名。《经效产宝》:“治妊娠卒心痛,气欲绝,川芎、当归、茯苓、厚朴。”参见妊娠心痛条。

  • 金创

    病名。即金属器刃损伤肢体所致的创伤。见《神农本草经》卷中。又名刃伤、金疮、金伤、金刃伤、金疡。亦有将伤后夹感毒邪溃烂成疮,称为金疮或金疡。本病轻者皮肉破损,疼痛、流血;重者伤筋、血流不止、疼痛难忍,并

  • 饮癖

    病名。指水饮停聚胁下日久所致的癖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饮癖者,由饮水过多,在于胁下不散,又遇冷气相触而痛,即呼为饮癖也。其状胁下弦急,时有水声。”《类证治裁·痰饮》:“饮癖,呕酸,杂,心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