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血瘕

产后血瘕

病名。《经效产宝》:“产后瘀血,与气相搏,名曰瘕。谓其痛而无定处,此因夙有风冷而成,轻则否涩,重则不通。”《校注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前症(指产后血瘕)乃寒邪乘客,气血壅结,此因气病而血病也。常补养胃气,调和月经,宽缓静养为善。《难经》云:任脉之病,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用当归桂心、芍药、血竭蒲黄延胡索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下。

猜你喜欢

  • 芎归四君子汤

    《类证治裁》卷八方。川芎、当归、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水煎服。治食癥,脾气虚,血不行者。

  • 然谷

    经穴名。代号KI2。出《灵枢·本输》。别名龙渊,然骨。属足少阴肾经。荥(火)穴。位于足内侧缘,舟骨粗隆下缘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并有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通过。主治喉痹,

  • 热呕

    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胃中挟热,烦躁,聚结涎沫,食入即吐,名曰热呕。或因胃热伏暑,及伤寒伏热不解,湿疸之类,皆热之所为也。”《世医得效方·热呕》:“胃受邪热,心烦喜冷,呕吐不止。”可

  • 上用方

    方集。见幼幼集条。

  • 保婴撮要

    儿科著作。20卷。明·薛铠撰,薛己增补。刊于1555年。前10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法、儿科疾病诊法、变蒸、五脏主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此系薛铠原作,并由薛己补入其临床的医案部分。后10卷论述有关幼

  • 乳积

    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伤乳、乳不消、乳滞。婴儿哺乳失宜,停滞不化而得。症见呕吐泄泻,吐出物与泄下物均有未消化的乳瓣,且有馊臭气,伴有面色青黄,发热,口渴,多睡,口疮,身渐黄瘦等。治宜开胃消导,先

  • 瘢痕灸

    即化脓灸。详该条。

  • 强肝汤(丸)二号

    经验方。见《新医药学杂志》1972.1。凡参15~30克,当归、白芍药、郁金、党参、车前子、白术、茯苓各9~15克,败酱草、金银花各12~30克,茵陈9~30克,龙胆草6~12克,栀子、甘草各6~9克

  • 黄鳅痈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胫阴痈,胫阴疽。指生于小腿内后侧的痈。多因肝脾二经湿热凝结而成。初起小腿内侧,疼痛肿硬,长有数寸,形如泥鳅,色微红,故名。证治见外痈条。

  • 胎前停食

    病证名。见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伤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