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代医生。号济川。猗氏(今山西运城一带)人。先学儒,后专心学医,在当地闻名,有求必应,不计较报酬。但受太素脉影响较大。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根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饮食养生歌诀。《丹台玉案》:“五经环列,土位中都,病从口入,昔有良谟。过饱脾怯,食多胃浮,不节则嗟,是则谁辜?”
病名。出《素问·病能论》。指位于颈部的痈。多因外感风温,风热,肝胃火毒上攻,挟痰壅结于少阳、阳明之络而成。症见寒热往来,头颈强痛,颈项渐渐肿赤。治宜疏风、清热、消肿。方用牛蒡解肌汤,或奇命丹汗之;或仙
【生卒】:1615~?【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讱庵。安徽休宁人。早年业儒,为邑诸生,三十余岁时弃举子业而潜心医学,前后四十余年,博览诸子经史及各家医籍,撰述较多,其中有:《医方集解》(1682年刊行
见《广西药用动物》。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详该条。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方。摩挲石少许,曾青、冰片、胆矾各一分。为细末,点眼。治因外伤而致的血灌瞳人外障。
证名。泛指妊娠期之咽喉疼痛。认为是由于孕妇阴虚火旺,胎气上冲所致。治宜养阴清热,如知母、黄柏、元参、麦冬、薄荷、黄芩等煎服,更应详审脉症,辨证施治。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第八。又称沙淋、石淋。以小便排出沙石为主症。《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轻则为沙,重则为石。”详石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