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沙图穆苏条。
见《十药神书》。即太平丸第一方,见太平丸条。
病名。即狗咬伤。出《五十二病方》。伤处皮肉破裂,血流不止、疼痛、肿胀。如失治,易溃流脓血。《五十二病方》治疗用热熨、用酒冲洗伤口。今临床多先清洁伤口,次以葱白煎汤洗之;或用醋和石灰外敷;或掺花蕊石散,
病证名。指鼻塞有脓而不闻香臭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风冷客于头脑,即其气不和,令气停滞,搏于津液,脓涕结聚,即鼻不闻香臭,谓之齆。”即鼻齆。详该条。
病名。出《肘后方》卷四。即内伤,详该条。
见《中药材品种论述》。为白附子之药材名,详该条。
即曲骨。《千金要方》曲骨作屈骨。
病证名。指体虚受寒而致的腹痛。《千金要方·心脏》:“虚冷腹痛,不下饮食,食复不消,胪胀,当归汤方。”如本体素弱,而复冷痛者,以人参养胃汤加肉桂、木香、吴茱萸,或理中汤加良姜,吴茱萸等。参见腹痛、寒气腹
古病名。指射工毒虫侵入所致的疾患。《诸病源候论·射工候》:“江南有射工毒虫,一名短狐,一名蜮,常在山涧水内,……夏月在水内,人行水上,及以水洗浴,或因大雨潦时,仍逐水便流入人家,或遇道上牛马等迹内即停
方剂的作用、性味相结合的分类法。即轻剂、淡剂、清剂、解剂、缓剂、火剂、暑剂、湿剂、寒剂、燥(一作涩)剂、甘剂、平剂、温剂、和剂、调剂、补剂、荣剂、夺剂,共十八剂(见元·李汤卿《心印绀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