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补汤

五补汤

①《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方。黄芪三分,炮附子人参槟榔白术百合、炒酸枣仁茯苓(去皮)、麦门冬(汤浸去心)、肉桂各半两。为末,分为十帖,每帖加生姜五片,水煎,空腹服,日二次。治肝虚胆寒,夜间少睡,睡即惊觉,心悸神思不安,目昏心躁,肢节痿弱。②《圣济总录》卷八十八方。五味子、黄芪、白术各一两,肉桂、人参、厚朴(去粗皮,涂姜汁炙熟)、茯苓(去粗皮)、当归、炙甘草沉香熟地黄陈皮(汤浸、去白)、半夏(汤洗去滑)各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加生姜一块,大枣二枚,水煎去滓,食前服。治虚劳痰饮,脾胃不和四肢乏力,不思饮食。

猜你喜欢

  • 三焦郁

    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三焦郁,口干不食,栀子仁姜汁浸,炒黑研细,以人参、麦冬、乌梅煎汤服。”参见郁证条。

  • 莱阳参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 伏暑

    ①病名。指发于深秋以至冬月的伏气温病。见《济生方》卷三。《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伏暑症,暑久伏病也,……若热毒之气既已受之,或为些小风寒所固,此毒遂渐渐入内,伏于三焦肠胃之间,或秋或冬,久久而发,此

  • 正漏

    病证名。指黑睛漏。《证治准绳·杂病》:“有漏生于风轮,或正中,或略偏,病至此,目亦危矣。”相当于今之角膜漏。

  • 皏(bìng 并)

    淡白色。《素问·风论》:“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

  • 体表定位用词。即“侧”或“面”。上廉即上侧(面),内廉即内侧(面)。《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

  • 月经来如胆水

    病证名。指经期阴道流出黄绿色的液体。清·何应豫《女科备考》:“月经来如胆水,五心作热,腰痛并小腹痛,面色萎黄,不思饮食,乃气血虚弱。先用黄芩散(黄芩、川芎、当归、甘草、知母、花粉)退其热,后用调经丸(

  • 鸡盲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此症世呼鸡盲,一名雀目,……至晚不见,晓则复明。”(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详雀目条。

  • 冬月咳嗽

    指冬月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冬月咳嗽,冬月风寒外感,形气俱病俱实者,宜华盖散、加减麻黄汤,所谓从表而入,自表而出。若形气病气虚者,宜补其元气,而佐以解表之药。若专于解表,则肺气益虚,

  • 田鸡爪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