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色痢

五色痢

病名。指痢下脓血呈现多种颜色者。有虚证实证之分。实证多因止涩太早,或下之未净,热毒留滞肠中所致,虚证多因痢症久延,脏气受损,脾肾两伤所致。亦有正虚邪恋,虚实夹杂者。《张氏医通》卷七:“五色痢,古人皆谓肾病,以肾为藏精之室,所居之位,最下最深,深者既病,其浅而上者,安有不病之理?精室既伤,安能任蛰藏之令乎?仲景所谓五液注下,脐筑揪痛,命将难全者是也。……不知益火消阴,实脾堤水,兼分理其气,使失于气化之积,随之而下,未失气化之津,统之而安。”痢下五色病机各别。《痢证汇参》卷二:“痢有五色之辨,如下痢肠垢之属,无非气之所化也。但白者其来浅,浮近之脂膏也。赤者其来深,由脂膏而切肤结也。纯下赤者,多以血为热迫,故随溢随下,此则最深者也。若紫红紫白者,则离位稍久,其下不速,而色因一变。……大都纯血鲜红者,多热证,以火性速,逼迫而下也;紫红紫白者,少热证,以阴凝血败损而然也;纯白者,多寒证,脏寒薄滑而然也。又有黄黑二色,则色深而秽臭者为热证,亦有寒者;若浅黄色淡,不甚臭者,此即不化之类,皆寒证也;黑而脓厚大臭者,多火证;若青黑而腥薄者,此肝肾腐败之色也。”沈汉卿《温热经解》中以痢有五色,各有病源。痢色赤,或先白后赤,或赤多白少者,银楂芩连汤;痢色黄者,葛根芩连汤;痢色绿者,陈苓术芍甘连汤;痢色纯白,姜苓术草汤理中汤;脉沉迟者加附子,痢色纯黑如漆,银楂姜桂大黄汤。《时病论》卷三以初起者为实,日久者为虚,脉实有力者为实,脉虚无力者为虚。补虚以补火生土法,泻实以清痢荡积法。参痢疾等条。

猜你喜欢

  •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民族药学著作。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编。3册。第一二册载植物药309种,原植物378种。第三册载动物药77种。附图较多。重点叙述每种药物的生长分布、采集加工、药味及药用部分。分别于1972年、1976年

  • 痰滞蓄血

    病证名。指先有郁痰,后因血滞,或失血气滞,日久生痰,痰血相搏而成的蓄血。其症胸部胀闷,痛处少移或不移,身体寒热,或吐血、衄血,便下焦黑。治宜导痰破血,先用导痰汤加苍术、香附、枳壳、白芥子以开郁化痰;次

  • 汉桃叶

    见《广西中草药》。为七叶莲之别名,详该条。

  • 目上胞

    即上眼睑。见胞睑条。

  • 少冲

    经穴名。代号HT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经始。属手少阴心经。井(木)穴。位于小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主治发热,昏迷,晕厥,心痛

  • 七号晋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阿魏丸,见该条。

  • 人痘接种法

    是取天花患者痘痂制浆接种于健康儿童,使之产生免疫力,以预防天花的方法。相传公元十世纪的北宋时期已应用引痘法以预防天花,到公元十六、十七世纪,人痘接种在国内已较普遍并成为专业。其方法分为四种:即痘浆法、

  • 血栓痔

    病名。见《中医外科学讲义》(1960年人卫版)。指在外痔中有血栓形成者。多因内热血燥,强力负重而致血络损伤血瘀而成。症为肛门部如乳头突出,色青紫,剧痛,甚者可化脓破溃成漏。治宜清热凉血。服凉血四物汤,

  • 日午发搐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因日午潮热引起抽搐,由心火亢旺所致者。临床特点为每逢巳、午、未时发搐,心神惊悸,目上视,白睛赤色,牙关紧,口内流涎,手足动摇。当补肝治心,治心用导赤散,凉惊丸;补肝,用地黄

  • 王肯堂

    【生卒】:1549~1613【介绍】:明代著名医家。字宇泰,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翰林院检讨等官职,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降职,后来称病还乡,罢官后,在家乡研究医学,并为人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