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胃阳虚而寒象较明显的病证。多由脾阳虚或过食生冷寒凉所引起。症见胃脘痛,得热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胖,苔白润,脉沉迟。治以暖胃为主。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石室秘录·本治法》:“心惊非心病也,乃肝血虚而不能养心也。方用白芍五钱、当归五钱、熟地五钱、生枣仁一两、远志一钱、茯神三钱、麦冬五钱、北五味一钱、人参二钱
艾条灸之一种。将艾条(通常用药艾条)燃着端,隔布或棉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施灸,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每穴可按灸几次至几十次。常用于风湿痹症。古代的太乙神针、雷火针灸法属此范畴。
激经。《本草纲目·论月水》:“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盛胎,俗名垢胎。”即激经。详该条。
【介绍】:见孙兆条。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证治参见肋疽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
辨痛证的一种说法。快与痛相对而言。指外部疼痛而内无疼痛,表示邪气实于外。《难经·四十八难》:“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
见《四川中药志》。为黑大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