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虚劳痼冷,败血杂痰而成血鳖。摇头掉尾,如虫之行,上侵入咽,下餂人肛,或附胁背,或隐胸腹,大则如鳖,小则如钱,宜羌黄汤。”参见瘕、鳖瘕条。
即五脏之气。指五脏的机能活动。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石龙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肾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欬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
药物学著作。又名《群芳谱·药谱》。3卷。明·王象晋约撰于17世纪初。本书为《二如亭群旁谱》“利部”第3~5册。卷首列有《本草纲目》夏良心、董思白二序,李时珍及张鼎思之“论药”、“本草源流”等。《药谱》
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伤寒方药明理论·序》曰:“制方之体,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是也。”至此始有十剂之名。
病证名。指内有积热,外中热邪所致的泄泻。《症因脉治》卷四:“中热泻之症,发热口渴,唇干齿燥,面赤烦躁,小便赤涩,小腹中一汛即泻,一泻即止,少顷复痛复泻,肛门如火,粪色多黄。”脉浮数者热在表,宜柴葛芩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又名鸡冠丹、茱萸丹。为小儿丹毒之一。多因热毒搏于血气所致。证见皮色红,涩如麻豆粒,状如鸡冠肌理,多从背部漫及全身。治宜升麻膏外敷,或羚羊角煎汤外洗,或羚羊角烧灰调鸡子清
《疡医大全》卷二十方。当归、白芍药、川芎、麦门冬、通草、炒穿山甲、炒漏芦、天花粉、甘草、茯苓、熟地黄、王不留行各一钱。水煎服。治乳汁缺少。
指痰湿内阻,肺气不得宣降的病机。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容易咯出、或气喘胸满、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宣肺化痰或降气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