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多因风热毒邪搏于气血,复为风寒乘袭所致。症为核生肉中,形同梅、李,或如豆粒,推之可移,患处疼痛,恶寒发热。宜内服五香连翘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下册:“似即鼠疫之恶核。”即
七怪脉之一。脉象急数,节律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之状。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三。①指脏中积毒所致的痢疾。《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五:“然肠风脏毒,自属滞下门。脏毒,即是脏中积毒。”②指一种内伤积久所致的粪后下血。《医学入门》卷五:“自内伤得者曰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即紫金锭,见该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火邪内郁所致的气喘。多由邪热内郁,肺气壅遏不宣而成。症见喘促、厥逆、神情闷乱等。《医贯·喘》:“又有一等火郁之证,六脉微,甚至沉伏,四肢悉寒,甚至厥逆,拂拂
月球所运行之道。出黄道东者,有青道二,立春春分,月从青道行。《汉书》:“月有九行者……青道二,出黄道东。”
【介绍】:见何金琇条。
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主气之第四气。为太阴湿土之气,主秋分前60日又87.5刻。亦即由大暑至秋分,包括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参见主气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淙。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先学儒,因好养生及医术,乃钻研各家之说,并结合多年临证心得,编成《诸证析疑》一书,后由其八世孙余昭令于1746年(乾隆十一年)编次刊刻。其子余小亭、余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