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扁担藤之别名,详该条。
一作鬼容区,又叫大鸿,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之臣,据《内经·天元纪大论》载,鬼臾区与黄帝论五行等有关医学的内容,实是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病名。《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卧时忽浑身虱出,致血肉俱坏,每宿渐多,痛痒不可言状……但饮盐醋汤十余日即安。”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肛肿。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发热,进退不定,如客之往来,故名。元·朱丹溪《幼科全书》:“客热者,邪妨于心也;心若受邪,则热形于额,故先起于头面,次而身热,恍惚多惊,闻声则恐,良由真气虚而邪气胜也。邪气既胜,则真气与之
《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大头为内眦。”详内眦条。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19卷,已佚。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冷热利。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