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齿龋而牙龈肿痛,齿缝出脓。《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阳明、足太阳之脉,并入于齿,风气入其经脉,与血气相搏,齿即肿痛,脓汁出,谓之风龋。”治宜消风镇痛,用赴筵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良姜、
出《名医别录》。为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乳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验方新编》:“感风热而麻者,俗谓飘麻。”因其疹点细小淡红,形如麻粒,飘于皮肤之上,出没较快,故名。由于风热时邪,首先侵犯肺卫,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芜荑之处方名,详该条。
方书名。10卷。清·李文来撰。刊于1686年。本书编者将汪昂《医方集解》与《本草备要》重新分类,合为一书,并参考其他有关医方著作纂集而成。书中将疾病分为60余大类,按病载方,方后释药。书后并附用药加减
见腹结条。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壬癸即壬日与癸日。壬癸属水,水分阴阳。壬为阳水,内应足太阳膀胱经,故膀胱为壬日,癸为阴水,内属足少阴肾经,故肾旺于癸日。《素问·脏气法时论》:“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
丛书。清·顾靖远撰于1718年。16卷,共六种。即《素灵摘要》2卷、《内景图解》、《脉法删繁》1卷、《格言汇要》2卷、《本草必用》2卷和《症方发明》8卷。均系选录《内经》、《伤寒论》及历代中医著作中的
望诊内容之一。是观察颜面肤色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诊察时,以五色主病为重点,结合颜色的浮沉、散抟(音团,结聚之意)、泽枯和上下扩散的方向等。如色浅显为浮,主表病;色隐晦为沉,主里病;色淡而疏落为散,
解剖学同名器官。见《秘传证治要诀》卷五。为略呈四边锥形的骨腔,眶内容纳眼珠、目系、血脉、经筋等。为眼珠的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