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据《甲乙》、《太素》、《圣济》应为“贲”)。”经筋从手中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麻黄(带节)六分,荆芥二钱,桔梗、薄荷各一钱,大枣、金橘饼各一枚,杏仁一钱半,生甘草五分。水煎服。治风伤肺,寒伤太阳,头痛恶寒,无汗而喘,咳嗽白痰等症。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祖父范防御以小儿医闻名。思明继承家学,长于小儿癍疹。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目窗,见该条。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方。乌头、细辛、附子、羌活、川椒、桂心各五两,川芎一两六铢。为粗末,帛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乃止。治胸背疼痛而闷。
上骱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颈椎半脱位的整复。令患者正坐于桌旁低凳上,头与桌面平,医者坐于桌上,双脚踏患者两肩,并用布巾下兜患者下颌及枕骨后部作结,交于左右耳部,并系于医者项部,双手上提,双脚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左耳根部、形似蜂窠的瘰疬。证治见瘰疬条。
病证名。出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又名斗鸡眼、斗睛。多见于小儿。由惊风后遗,或受猛烈震荡所致。一眼或双眼黑珠相对呆定于眦侧,瞻东反西,顾左反右,若振掉头脑,则睛方转。治宜化痰通络为主;结合针刺睛明、
针灸著作。7卷。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99《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1~6,另附针灸禁忌1卷。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
见《云南中草药》。即叶上珠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