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周克芹在成都病逝
在34年前的今天,1990年8月5日(农历1990年6月15日),作家周克芹在成都病逝。
1990年8月5日凌晨,被当代农民称为知心朋友的我国著名作家周克芹,积劳成疾,以53岁的英年突然溘然长逝,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遗憾:他的长篇小说《饥饿平原》写出初稿还没来得及修改,另外有两部构思好了的长篇小说,还有许多已经写在纸头和本子上的素材、构思和草稿……
周克芹1936年10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艰难和困苦中度过的。15岁时他走出生养他的小山村,来到省府成都。父母希望他学手艺挣钱,他却想读书,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家中无钱供他读书学习,他便靠自己的努力,于1953年考上了“不交饭钱,不收学费”的成都农业技术学校。他在校6年,学了各种农作物的大田栽培技艺,其间开始不断小试笔锋。1954年,他的小说处女作《老盐工袁大爷》在成都《工商导报》上发表。1958年,周克芹从农校回到家乡,在家乡当了20年农民。他在农村一边劳动,一边刻苦地创作。60年代初,他正式在《四川文学》上发表了《秀云与支书》、《在井台上》等短篇小说。他用自己的笔表现家乡父老乡亲们克服各种困难搞好农业生产的意志和愿望,表达他对农村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他的那些清新朴素的作品,都收入了1979年出版的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1978年,周克芹被调到乡里当农业技术员,他接触的范围更广了,这使他得以了解更多的情况,视野也更加开阔。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构思他的成名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他无须再去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女婿们的性格和命运,早已在他的心中聚结而成,一旦提笔,便只求一吐为快了。这部20多万字作品的写作虽然只用了四个月,然而它却是与周克芹20年的农民历程一同孕育和成长的。
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周克芹,非常喜欢农村的环境,他说:“我是写农村题材的,只有农村生活才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他当专业作家之前,当了20年的农民,1979年当了专业作家之后,他仍然不离开农村。他是当地人,又懂得农业技术,既能为农业生产出点子,又便于联系群众,当地干部、农民都愿与他攀谈,人们热情地称他为“不管部部长”。
直到1984年他要到作协四川分会担任领导职务,周克芹才离开了他生活40多年的家乡。
周克芹是一位以自己的情感和灵魂拥抱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成功的作品,其中《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获1980年和1981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全国首届茅盾文学奖,载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