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诗词古文>张易之生平

张易之生平介绍

张易之(?—705年),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行五人称五郎,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初以门荫迁为尚乘奉御。武则天临朝,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复荐易之。深得武则天的恩宠。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革命,迎唐中宗复辟,诛杀张氏兄弟。《太平广记》记载,二人在迎仙院被杀后,其尸体又于天津桥南被公开枭首。另外两个身居高官的兄弟张昌期、张同休也同时被处死。>>查看张易之的诗词古文

生平

成为男宠

  张易之尚在少年时代就靠祖辈的功勋当官,连续升为尚乘奉御。到了二十岁,身材修长,皮肤白皙,姿态优美,音乐技艺多数通晓。武则天执政时,太平公主推荐他的弟弟张昌宗,得到侍奉武则天的机遇。张昌宗向武则天介绍说张易之才干超过自己,善于炼制药物。武则天立即召见,很喜欢他。兄弟两人都得到宠爱,出入宫廷,修饰打扮,衣着华丽,极力整治得逗入怜爱。召见当天,武则天就任命张昌宗为云麾将军,行使左千牛中郎将职务,张易之为司卫少卿,赐给住宅一处,绢帛五百段,大量的男仆女婢、骆驼、牛马供他使用。没几天,提升张昌宗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给防阁官员担任警卫,和朝臣们一样每月初一、十五朝见武则天;追认他的父亲张希臧为襄州刺史,母亲韦氏、臧氏一起封为太夫人,宫中女官尚宫每天去看望请安。诏令尚书武迥秀同臧氏秘密往来。张昌宗进宫任职不到十天半月,权势震惊天下。武家的各个兄弟以及宗楚客等人抢着上门,讨好巴结,亲自替他牵马递鞭,称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又任命张昌宗为右散骑常侍。

  圣历二年(699年),开始设置控鹤府,任命张易之为府监。过了很久改叫奉宸府,任命张易之为府令。张易之引荐知名人士阎朝隐、薛稷、员半千担任供奉。

醉生梦死

  武则天每当宴饮聚会,那么张易之、张昌宗和武家兄弟就一同侍候,用掷骰赌博比本领取乐,有时嘲笑诋毁公侯卿相,公开地干迷乱疯狂的事,不再有什么羞耻畏惧。当时无德轻浮的人又讨好地说张昌宗是周灵王的太子仙人王子晋转胎,武则天让他穿上羽衣、吹着洞箫、乘上假鹤,在庭院来回飞翔,好像是仙人骑鹤升天的样子,侍从的文人抢着以这为题吟诗讨好武则天。武则天得知丑闻传得厉害,想出办法掩盖,便诏令张昌宗就在宫中撰写文章,带着李峤、张说、宋之问、富家谟、徐彦伯等二十六人撰述《三教珠英》。任命张昌宗为司仆卿、张易之为麟台监,权势显赫。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请求封张昌宗为王,武则天不同意,改任他为春官侍郎,封他为邺国公,张易之为恒国公,各获收纳三百户租税的实封。

把持大权

  武则天年事已高,张易之兄弟独揽朝政大权,邵王李重润和永泰郡主暗地非议,都被判处绞刑。御史大夫魏元忠曾经弹劾禀奏张易之等人的罪行,张易之向武则天申诉,反而诬告魏元忠与司礼丞高戬相约说:“天子年老,应该挟持太子做个能长久保持友谊的朋友。”武则天问:“谁是证人?”张易之说:“凤阁舍人张说。”第二天在朝廷辩论,都无证据,但是魏元忠、张说都被驱逐。此后张易之等人更加放肆,贪赃枉法,御史台弹劾禀奏,诏令宗晋卿、李承嘉、桓彦范、袁恕己审查,但司刑正贾敬言观察武则天心意,禀奏张昌宗强行购买他人货物,罪刑判为赔偿财物,诏令说行。李承嘉、桓彦范进言说“:张昌宗贪占赃款四百万,还应该罢官。”张昌宗张扬说“:我对国家立有功劳,不应该罢官。”武则天向宰相们咨询,内史令杨再思说:“张昌宗主持炼制药物,陛下吞服很有效验,是个功劳最大的人。”立即诏令释放了他,把罪行推到他的哥哥张昌仪、张同休身上,都降了职。

政变被诛

  后来武则天长久生病,居住在长生院,宰相们都不能进去拜见,只有张昌宗等人在她身边侍候。张昌宗担心武则天死了,灾祸就要到来,就带领同伙日日夜夜一起商议干不法的事。但是小人疏忽邪恶,连与此无关的人们都知道了,甚至有人在交通要道旁边张贴传单张扬这些事。

  左台御史中丞宋璟多次请求审查拘捕,武则天表面答应宋璟,很快诏令宋璟离京审查幽州都督屈突仲翔,改令司刑卿崔神庆查问案情。崔神庆胡乱禀奏说:“张昌宗应当宽免。”宋璟坚持禀奏说:“张昌宗依照法律应当斩首。”武则天不同意,左拾遗李邕进言说:“宋璟的话,是为江山社稷着想,希望批准。”武则天始终不同意。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率领羽林军迎接皇太子李显进宫,到迎仙院处死了张易之、张昌宗,他们的哥哥张昌期、张同休、从弟张景雄都在天津桥斩首示众,万民欢欣雀跃,将他们的尸体一块块地割下来拿走,一个晚上就割光了。获罪流放贬官的几十人。

  天宝九年(750年),张昌期的女儿自己呈递奏表申诉,杨国忠替她帮忙,玄宗李隆基诏令恢复张易之兄弟的官职爵号,给张同休的一个儿子赐予官职。

轶事典故

尽孝荒淫

  张易之为他母亲阿臧建造一座七宝帐,金、银、珠、玉等各种珍宝,没有不汇集在这座宝帐上的。从远古到如今,从未有听到过、从未有见到过这样奢华的帐幔。帐幔里面置放的用象牙制作的床,床上铺的是犀角簟席,鼲貂皮做的褥子,蛩蟁毛和蚊毫所制做的毡褥,汾晋的龙须和临河的凤翮编织的床席。阿臧跟凤阁侍郎李迥秀结婚。是她靠儿子的权势逼迫李迥秀这样做的。并且,用一对鸳鸯酒杯跟李迥秀饮酒,取其长相依伴、永以为好的寓意。李迥秀畏惧她家权盛一时,又嫌弃她年老色衰,于是颓唐地饮酒浇愁没有止境,直到醉得酩酊大醉为止,经常是阿臧怎么招呼他也不醒过来。阿臧和张易之非常不满,便将李迥秀贬到了衡州担任刺史。待到神龙元年,唐中宗恢复帝位后,张易之被张柬之等人所杀,家道也败落了。他母亲阿臧没入官府充奴仆。跟他母亲通奸的李迥秀也被牵连,降职为卫州长史。

残忍无道

  张易之任控鹤监,他的弟弟昌宗任秘书书监、昌仪任洛阳县令。他们相互争比奢侈。张易之做了一个大铁笼子,把鹅鸭放在里边,在笼子当中烧炭火,又在一个铜盆内倒入五味汁,鹅鸭绕着炭火行走,烤得渴了就去喝五味汁,火烤的痛了自然会在里面转圈地跑,这样不多久表里都烤熟了,毛也会脱落于尽,直到肉被烤得赤烘烘的才死去。昌宗是把一头活驴拴在一个小屋子里,烘起炭火,再放一盆五味汁,方法与前边所讲的一样。昌仪是在地上钉上四个铁橛子,把狗的四只爪子绑在橛子上,然后放出鹰鹞,把狗按在下面吃它的活肉,把肉都吃尽了狗还没死,那狗的号叫声极为酸楚,让人再也不忍听下去。有一次张易之路过昌仪家,很想吃马肠,昌仪便牵来手下人的乘骑,破开马的肋骨取出肠子,过了很长时间马才死去。后来易之、昌宗等被诛杀,老百姓把他们的肉切成小块,那肉又肥又白就像猪的脂肪,被人们煎烤而吃掉。昌仪是先被打折了两个脚腕,再摘出他的心肝,之后才死去,然后砍下他的头送往京都。当时人们说这是他们残害那些狗和马的报应。

家庭成员

父:张希臧

母:韦氏阿臧

兄弟:张昌宗、张昌期、张同休

从弟:张景雄

猜你喜欢

  • 王涯

    王涯〔唐〕(764~835))字广津,太原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

  • 毛伯温

    (1482—1545)明江西吉水人,字汝厉,号东塘。正德三年进士。授绍兴府推官。嘉靖中累官刑部尚书,改兵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安南内乱,朝议用兵,伯温奉命南征,年余不发一矢,终于和平解决。加太子太保。在兵部多所兴革,为近侍所怨。后以鞑靼兵深入内地,削籍,后追谥襄懋。有《毛襄懋集》、《东塘集》。

  • 章良能

    章良能(?~1214),父章驹,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上虞知事。兄良肱,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

  • 陈通方

    陈通方(770~?年)闽县(今福州鼓楼区)人,家居省城。少年时,即工文辞。唐贞元十年(794年)进士,时年25岁,是鼓楼地区第一个进士。同榜进士王播,年已56岁,陈通方年少轻浮,戏拊其背说:“王老!王老!奉赠一第。”王播反唇相讥:“陈少!陈少!切莫作恶!”后陈通方丁母忧,未得一官半职,生活困苦。王播已掌管朝廷盐政,陈通方以诗求他荐引,句云:“应念路旁憔悴翼,昔年乔木幸同迁。”王播荐其为江西南陵院官,终郁郁而卒。著有《陈院官诗》一卷,佚。

  • 魏扶

    魏扶(?-850年7月14日),字相之,唐朝官员,唐初名相魏征四世孙,同州澄城(今陕西澄城北)人,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市),出身巨鹿魏氏,唐宣宗年间任宰相。

  • 杨玢

    五代时虢州弘农人,字靖夫。杨虞卿曾孙。仕前蜀王建,依附宰相张格,累官礼部尚书。光天元年,王衍嗣位,格贬茂州,玢亦坐贬荥经尉。乾德中,迁太常少卿。咸康元年,进吏部尚书。前蜀亡,归后唐,任给事中,充集贤殿学士。后以年老,授工部尚书致仕,退居长安故居。

  •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 周元范

    生卒年不详。句曲(今江苏句容)人。曾与白居易唱和,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及门。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六。《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联。《全唐诗逸》补诗1首,断句2联。

  • 张文沛

    张文沛,增城人。事见明嘉靖《增城县志》卷八。

  • 康海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