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诗词古文>郦炎生平

郦炎生平介绍

郦炎(150~177)东汉诗人。字文胜。范阳(今河北定兴)人。曾为郡吏,州郡察举孝廉,征召为右北平从事祭酒,都不就,后患疯病。他奉母至孝,因母死而犯病,以致他的正在产儿的妻子被惊死。为妻家诉讼入狱,死于狱中。>>查看郦炎的诗词古文

生平

  郦炎,字文胜,生于汉桓帝和平元年庚寅(150年),郦食其十五世孙,郦平十世孙,在我国郦姓宗族里面排列第八十六世。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170年),迁居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是为涿州始祖。

  郦炎对于父母极具孝心,又有高超的逻辑、诗文、音乐才华,思辩敏捷,善于说理,其推断事理多为世人佩服。汉灵帝年间,州郡官府多次征文胜入仕,皆因朝政腐败而拒绝。十七岁而作《郦篇》,二十七岁而作《七平》,《后汉书·郦炎传》收录其《见志诗》二篇,抒发胸怀大志而遭时不遇感慨,传达出他遭受压抑的不平心境。

  后来母亲病重,郦炎忧心如焚,导致精神错乱。当时夫人生育孩子,受惊而亡。妻家诉讼于官府,郦炎因而被捕入狱。熹平六年丁巳(177年),在狱中被折磨致死,时年二十八岁。

  他的作品,除《见志诗》两首外,《古文苑》载其《对事》一篇、《遗令书》四篇。朝廷尚书卢植为其作咏,赞颂其才德,惋惜其不幸的遭遇。遗下一子:止戈。

  钟嵘的《诗品》把他和班固、赵壹并列,认为“托咏灵芝,怀寄不浅”,与班、赵一样是“苦言切句”。明代王世贞惋惜他的早逝,叹为“兰摧玉折”(《艺苑卮言》)。

  附郦平至郦炎的世系传承:76、平(担任侍中,爵位被废)→ 77、逸 → 78、乘(复封武遂侯)→ 79、黄 → 80、莫(被王莽废除)→ 81、胜 → 82、舆 → 83、侗 → 84、邕 → 85、晁 → 86、炎(涿州始祖,东汉诗人)→

时代背景

  汉初诗坛较为冷落,原因之一是诗体的守旧,缺乏创新。当时文人写诗,主要因袭《诗经》以来的四言体或模仿楚辞体。进入东汉以后,文人诗歌创作出现新的局面,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完整的七言诗篇也开始产生。汉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叙事向抒情、由模仿民歌到作家独创的转折,但诗歌的基调一直未见太大的变化,保持前后的连续性。班固、张衡、秦嘉的五、七言诗均无过分激烈的言词,更没有惊世骇俗之语,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

  东汉文人五言诗,有的作者明确,也有相当一部分未著录作者姓名,或虽标出作者姓名但存疑颇多,后二者就是文学史上的“古诗”和“苏李诗”。

  新颖、完整的五言诗首先在汉代民歌中产生。在民歌影响下,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开始出现。现知最早的五言诗是东汉前期应亨和班固的作品,但是平板呆滞,艺术上尚不成功。

  此后文人创作五言诗逐渐增多,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辛延年的《羽林郎》、赵壹的《刺世疾邪诗》,皆为名篇。张、秦的作品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东汉末年灵帝时期的著名诗人郦炎、赵壹、蔡邕的诗歌则控诉呐喊、大声疾呼,对现实进行着猛烈的批判,开创了诗坛的的新风气。诗坛新风的出现怀才不遇的感慨对比鲜明的批判全身远害的忧患意识乱世文学,东汉文人诗的最后阶段,是以对现实的猛烈批判而告终。

  郦炎生活于东汉后期,他们的诗风较之东汉前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变温柔敦厚、蕴藉含蓄为控诉呐喊、锋芒毕露,对现实进行着猛烈的批判。后来建安文学梗概多气、志深笔长的特点,在此时(灵帝时期)的文人五言诗中已显露端倪。

猜你喜欢

  • 张国宾

    张国宾,元代戏曲作家,演员。名一作张国宝,艺名喜时营(营一作"丰")。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不详。钟嗣成《录鬼簿》载张国宾曾任教坊勾管(据《元史·百官志》,教坊司所属有"管勾"官,"勾管"或误)。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高祖还乡》已佚,《薛仁贵荣归故里》、《相国寺公孙合汗衫》及《罗李郎大闹相国寺》三种皆存。

  • 沈宁

    人。善画松石山水,有格律。师张璪。

  • 诸可宝

    诸可宝,字璞斋,一字迟鞠,钱塘人。同治丁卯举人,官昆山知县。有《璞斋诗集》。

  • 李遵勖

    李遵勖(988—1038),生于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卒于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初名勖,因娶宋真宗赵恒妹万寿公主,而加“遵”字为“遵勖”,字公武,李崇矩孙。景祐三年(1036年)十月辛酉,李遵勖将奉旨所撰《天圣广灯录》30卷献给宋仁宗赵祯,请求将此书送到传播佛法的主管部门,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将其编入佛藏经典之中,今存于《中华大藏经》中。他又著有《闲宴集》20卷,《外馆芳题》7卷,均佚。将死,与浮图楚圆为偈颂。卒,谥和文。遵勖著有问宴集二十卷,外管芳题七卷,均《宋史本传》行于世。

  • 李冶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 章楶

    章楶(楶音:杰)(1027-1102)字质夫,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知陈留县。历任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元佑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哲宗时改知渭州,有边功。建中靖国元年(1102),除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六,谥庄简,改谥庄敏。《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 刘铉

    刘铉(1394—1458)字宗器,别号假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永乐十七年以善书征入翰林,笔法温媚,推重一时。次年中顺天府举人,授中书舍人,预修三朝实录,历教习庶吉士,景帝立,历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天顺元年进少詹事,卒于官。谨于言行,谥文恭。好学不辍,工诗善文,有《文恭公诗集》。卒年六十五。《名山藏、弇州续稿》其子刘瀚为官,亦能守父训。

  • 宋璟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其祖于北魏、北齐皆为名宦。璟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 刘孝仪

    南朝梁代文学家。名潜,以字行。刘孝绰弟。刘孝仪(484~550)初为始兴王萧法曹行参军,随同出镇益州,兼记室。后又随晋安王萧纲出镇襄阳。曾出使北魏。累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历任临海太守、豫章内史。后来侯景叛乱,州郡失陷。大宝元年(550)病逝。

  • 赵元

    定襄人,字宜之,一名宜禄,号愚轩居士。幼举童子科。后调巩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诗名。南渡后,往来洛西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