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ùn

【源】 顿,春秋时姬姓国(故城在今河南项城西北),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6,7,12,15)。【望】 魏郡、云阳(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顿子牂,春秋时晋大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度、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甘肃之酒泉,黑龙江之嫩江县,河南之卢氏,湖北之武昌,湖南之芷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子爵,顿子牂之国也。今陈州南顿,即其地。定十四年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魏志·华陀传》 有督邮顿子献; 汉有顿肃,为邵阳长。望出魏郡。宋世登科有顿起、顿韪,皆蔡州人。”

又,明代有顿钦,洪武举人; 又有顿锐,正德进士。

猜你喜欢

  • 英贤

    读音:yīng xián颛帝后有英贤氏。(见《路史》)

  • 读音:Gǒu/Goou【源】 见《姓解》(9,63)。本作狗,见《韵会》(63)。

  • 读音:jiāng郑子罕伐宋,获将鉏。(见《左传》)将氏,石赵堂山太守将容。(见《通志·氏族略》)▲<元>将继周,青田人,通奉大夫。

  • 阿魯渾

    读音:Ālǔhún【综】 元时人姓。似系阿儿浑氏之异译。普剌,阿鲁浑氏,元至正中为濬州达鲁花赤(399)。《姓氏词典》引《元史》收载,其注云:“蒙古族姓。元有阿鲁浑·萨理。”(按:阿《姓氏词

  • 读音:Xīng【源】 ①系自姬姓。卫公族之后有兴氏(8,60,62)。②东胡慕容氏破后,种族仍繁,北魏道武帝天赐末,颇忌而诛之,时有免者,不敢姓慕容,皆以兴为氏,后诏复旧姓,见《北史·慕容白曜传》(1

  • 韓褐

    读音:Hánhè【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韩厥(即韩献子)之后,见《姓氏英贤传》(7,12,17,60)。【人】 韩褐胥居,战国时赵肃侯大夫(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 读音:Yǔn【源】①古帝燧人氏匹佐之一为陨蕴,陨姓当出此(60,62)。②陨氏即郧氏,系自陨姓(60,62)。 【布】北京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运城、朔州等地均有分布。汉族

  • 答答叉

    读音:Dádáchā【源】 元时人姓(24,57)。【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塔塔喇或〔塔尼勒〕(24)。《南村辍耕录》作〔塔一儿〕(13)。亦作〔答答带〕(399)。【人】 脱因纳,答答叉氏(一

  • 读音:Zhì【综】 源出不详。汉、满等民族均有此姓。北京、湖北武汉(91)、河北隆化(344)、山东新泰(359)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东之鱼台,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大同、

  • 斟灌

    读音:zhēn guàn【源】系自姒姓。夏同姓诸侯,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3,7,60)。寿光县有斟灌亭(故城在今山东寿光东斟灌店),盖其封国(1,17)。 【望】安邑(17,60,418)。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