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成
【源】 即阳城氏,后去土为阳成氏,见《风俗通》(1,17)。以地为氏,河东多此姓(60,62)。【望】河东(418)。【人】阳成延,汉时官少府,作长乐未央官,筑长安城,封梧侯(12,17)。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以地为氏,河东有此姓。”
《风俗通》有阳成胥梁(按: 《姓氏词典》引作“阳成胥”),春秋时晋隐士; 汉代有阳成公衡,谏议大夫。
【源】 即阳城氏,后去土为阳成氏,见《风俗通》(1,17)。以地为氏,河东多此姓(60,62)。【望】河东(418)。【人】阳成延,汉时官少府,作长乐未央官,筑长安城,封梧侯(12,17)。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以地为氏,河东有此姓。”
《风俗通》有阳成胥梁(按: 《姓氏词典》引作“阳成胥”),春秋时晋隐士; 汉代有阳成公衡,谏议大夫。
读音:òu沤氏,越王无疆之后。(见《路史》)
读音:Gěngsī【源】彝族姓(375)。
读音:Zhàoliètái【源】 召烈台又作〔照烈〕,蒙古部名,成吉思汗远祖孛端察儿之妾所生之子沼兀列歹之后,依附于泰赤乌部(397)。【人】 抄兀儿,召烈台氏(亦称蒙古照烈氏),事元太祖有功,受封答
读音:Wǎzhīlásúndálǐ【综】 元顺帝至元二十六年诏立皇太子妃瓦只剌孙答里氏(57)。清《续通志·氏族略》作〔鄂齐尔苏达勒〕(24)。
读音:Kào【综】 源出不详,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见《中华姓府》(63)。宁夏同心,青海循化(62)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
读音:yí《周礼·地官》有遗人,其后以官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鲁季氏家南遗之后。(见《姓氏急就篇》)
读音:Jiǎo《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其注云: “极罕见姓。” 未详其源。
读音:Fēilián【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骗制法》(63)。
读音:měi【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陕西长安(62)、安徽淮南(362)、湖北武汉(91)、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每当时,见《印薮》(15,21)。每可荐
读音:Sìfàn【源】 相传为商纣王时贤人四饭缺之后,以官为氏(6,7,12,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四饭缺之后也。” 此以官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