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源】 ①系自姒姓。夏禹之裔有阳氏(17)。②周时阳国(故城在今山东沂水西南之阳都城),周惠王十八年灭于齐,子孙遂以国为氏(12,17,60)。③系自姬姓。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故城在今河南济源皮城),后裔避周乱适燕(故城在今河南汲县,历史上称南燕),因邑命氏(9,11,17,60)。④春秋时鲁季孙氏家臣阳虎,因封邑在阳关(在今山东泰安南)而得氏(89)。⑤系自芈姓。春秋时楚穆王之子为王子扬,扬之孙名匄,楚平王时任令尹,封于阳,又称阳匄,其后以地为氏(12,89)。⑥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太傅阳处父封于阳(故城在今山西太谷东之阳城),其后因以为氏(7,89)。⑦台湾土著(65)、土家族(387)等均有此姓。【望】玉田(17,60,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湖南、广西、江西、四川等省区多此姓,4省区阳姓约占全国汉族阳姓人口94%。【人】阳并,汉成帝时上谷都尉(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东平、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南康、福建之青流、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侗、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姓考》云: “阳,古国名。周惠王时,齐人迁阳,子孙以国为氏。” 郑樵亦注: “其国近齐,闵二年齐人迁之,子孙以国为氏。或言: 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而以为阳国,误矣。阳樊,周畿内之邑。” ② 《广韵》亦注:“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后裔避周乱适燕,因邑命氏。”阳樊在今河南济源县,现名皮城。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③郑樵又注: “楚有阳氏,芈姓。”
春秋时晋有阳处父,鲁有阳货; 汉代有阳雍伯;后魏有阳球,九江太守; 宋代有阳孝本,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