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读音:Xīn
辛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名为姓,出自姒姓,夏王启封庶子于莘,建立莘国。后世子孙遂以地命姓,为莘姓。由于莘、辛音近,遂有辛姓。二是出自改姓,黄帝后代高辛氏后改姓辛。三是少数民族姓氏。藏族、土家族、蒙古族均有辛姓。
辛姓发源于陕西合阳,两汉之际,已经遍布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辛姓形成陇西郡望、雁门郡望。宋代辛姓散居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自清代康乾之世,辛姓闯关东进入东三省。如今,辛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几省为多。
辛姓历史人物有辛秘,唐代官吏。长于经学,雅好诗书。任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时,开源节流,使泽潞之境百姓收入大增,而其家却无厚产,为百姓所称颂。辛弃疾,南宋词人。其词作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词风激昂慷慨,纵横驰骋,为苏轼后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文学史上以“苏辛”并称,但辛弃疾的词更加纵放自如。著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辛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七十九位。
【源】 ①系自姒姓。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合阳东南),莘辛音近,遂为辛氏(9,11,12,17,60)。②相传黄帝之子玄嚣,号高辛氏,其后有辛氏,见《路史》(17)。③古有莘国(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北莘塚集),其后或有辛氏(26)。④北周赐项亶姓辛,其后皆显于唐,为天水辛氏(7)。⑤清满洲人姓,世居锦州(23)。今满族姓(344)。⑥清高丽人姓(23,260)。今朝鲜族姓。⑦清时甘肃碾伯(今青海乐都)县土司朵力癿,其孙辛庄奴,以辛为氏(72,229)。⑧土(195)、藏(255)、土家(387)、蒙古(344)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①北周时赐绥化公辛并姓宇文氏、宿国公辛威姓普屯氏,隋初均复为辛氏(7)。②春秋时越国葵丘濮上人计然,为范蠡之师,原姓辛,见《史记·货殖传》(26,60)。【望】 雁门(418),陇西(60)。【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9%。尤以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多此姓,4省辛姓约占全国汉族辛姓人口71%、【人】 辛甲,故殷纣之臣,后事周文王(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金溪、崇仁,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蒙、鲜、彝、苗、土、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 “即莘氏也。”莘、辛声相近,遂为辛氏。此当以国为氏,系出姒姓。详见“莘”条。②又,或改为 “计” 氏。郑樵又注: “计然本辛氏,改为计氏。” 《史记·货殖列传·集解》骃案: 范子曰: “计然者, 蔡丘濮上人, 姓辛氏,字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则此当系出姬姓。③又,或为项氏所改。郑樵又注: “周有项亶,赐姓辛氏。” 此辛则出自项氏。周,这里指北周。④又,(北周) 辛威,改姓普屯氏。⑤土族之辛姓,出自 “辛庄奴”。元代 “诺延” (官人) 朵力癿, 于明洪武四年 (1371年) 率众附明,授小旗,后升百户。其孙名辛庄奴,以汉习取名之首字以为辛姓,称辛土司。见 《中国人的姓名·土族》。
周代有辛甲,为太史; 秦代有辛腾,为将军; 宋代有辛弃疾。